134共產主義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134 共產主義
134 共產主義

gòngchǎn zhǔyì

COMMUNISM

參閱: 285285 社會主義  347347 馬克思主義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  464464 唯物論


(一)概念說明:共產主義communism可分廣義和狹義共產主義。廣義的共產主義是指一種基於財產公有制的社會制度。狹義的共產主義指以革命運動剷除資本主義,最後建立一個財產社會擁有,經濟由社會控制,分配依照「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則的一種主張。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有區別。雖然兩者與馬克思思想的關係都很密切,但自從1917至1919年兩者分道揚鑣後,如今更是南轅北轍。民主社會主義者(參 285285 社會主義)雖保有某程度的馬克思思想,但為適應現代民主自由及社會進步的情況,已不得不修正自己,而揚棄了反民主及不道德的共產主義方法。

(二)歷史:

(1) 古代有些個人或團體共同的想法,即私有財產制是一切社會弊病之源,只有透過財產、利益為團體共有才能根治,如柏拉圖(Plato, 約427-347)的「共和國」,初期教會(宗二44~45)有些基督徒團體所實行的財產共享和摩爾(Th. More, 1478-1535)的「烏托邦」等等。

(2) 1836至1839年間,布朗濟(L.A. Blanqui, 1805-1881)以巴黎祕密會社鼓吹革命,造了「共產主義」一詞。

(3) 近代共產主義的理論根基則由馬克思(K. Marx, 1818-1883)和恩格斯(F.Engels, 1820-1895)所奠定。1848年兩人合寫的《共產主義宣言》出版,用歷史唯物論觀點預言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並邀無產階級接受共產黨的領導,以共產主義去廢除財產私有制,集中經濟、社會活動於國家手裡,解散其他各種社會主義運動;委託共產主義者,以暴力推翻(十九世紀)社會現況,宣言「以全世界工人,聯合起來」做結語。此後繼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主張階級鬥爭史觀、多出價值(舊譯「剩餘價值」)理論(德文:Mehrwerttheorie; plus-value,即資本主義社會裡由工人剩餘勞動創造的,完全被資本家所佔有的那部份價值) 、工人革命,以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剷除資本主義,建設一個以生產工具國有為本的新社會制度。但馬克思、恩格斯晚期著作所描述的理想「共產主義社會」是一種公有制度,由工人自願組隊生產,按所需分配;國家終必銷聲匿跡;個人生活自由,與社會保持和諧;並認為在英美等國的社會革命可採和平方式。

(4) 為了與1840年代西方國家的經濟、社會改革有所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採用「共產主義」一詞。但1875至1917年左右,停止使用該詞。此時馬克思學說被稱為「科學的社會主義」。1918至1919年俄國的布爾希維克(Bolsheviks)黨重新採用「共產主義」一詞,宣稱自己才是「馬克思的真傳」,其領導人列寧(N. Lenin, 1870-1924)為「使馬克思趕上時代」,分析了所謂的「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的末期」,以及「世界革命」的動力論。又經史達林(J. Stalin, 1879-1953)的潤飾,把蘇聯建設成「世界革命」的根據地。1928年第三國際把列寧與馬克思同列,稱其理論為馬列主義。

(5) 在中國有毛澤東(1893-1976)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在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以馬列主義為主的共產主義國家。二次大戰後,把世界分割成彼此對峙的兩陣營:美國所領導的「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那時,雙方的敵對日形尖銳化。他們認為:從資本主義「普遍危機」的結果來看,肇端於1917年俄國革命之「世界革命」已在成熟中,雖然他們的最終目標在於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但他們把第一階段視為過渡時期,稱為「社會主義建設」期。例如稱蘇聯已達到此社會主義期,跨出共產社會的第一步,而被尊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典型、「世界革命」的中心、社會主義的祖國。認為各地建立類似政權後,將聯合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世界聯盟」,「完成」世界革命。

(6) 1970年代末期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者,將原有的中國共產主義帶入今日所主張的中國式社會主義,並且致力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世界領導性的國家。

(三)教會訓導:在良十三世(Leo XIII, 1878-1903)之《新事》通諭一百年之後,即1991年5月1日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1978- )頒佈相關的《一百週年》通諭,指出社會主義體系(含共產主義)最後只是「國家資本主義」(35號),不但未解決社會問題,反造成極權統治(25號);並提醒不可誤以為社會主義挫敗後,「資本主義」將一躍而為僅存的經濟組織模式(35號);因此,資本主義社會應發揮道德力量,不可盲目追求利潤,而該共同找出一種更合乎人性尊嚴及人權的經濟、社會制度。

(四)綜合反省:從實際發展及不斷革新的原則來看,共產主義在理論基礎和實際基礎上,也包含一些值得研究的難題。它自稱是合乎科學的學說;但今日的學者對它的理論也指出一些需要修正之處:

(1) 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早期馬克思主義所預言的實際上並未發生,日後的列寧及史達林主義對「財源資本主義」及「世界政治發展」的分析,歷經証明為不完全合乎實際情況的立場。因此在面對事實的歷史轉變要不斷地改變他們的理論,以解釋其預言與實際發展不合之處。

(2) 階級競爭的說法被視為今日社會上的競爭。

(3) 「無產階級專政」實際上是由共產黨及其領導權力的實行。但面對今日多元化的世界,中國如同其他國家,也不得不尋找一種合乎未來社會需要的管理方法。

(4) 「世界革命」概念實為默示性的理想,應更具體的走向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遠景及世界和平。

(5) 前蘇聯本身走向團體不平等、社會分階層、中央集權的趨勢,顯然與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背道而馳。他忽略了不斷改革的原則。

武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