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上主的日子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上主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rd, Dies Domini)

上主的日子,是天主顯示自己的威嚴和公義的日子。預報上主的日子特別的人士就是先知。他們有時描寫這日子,有如世界末日的審判,有時把這日子與默西亞的來臨聯起來,有時也描寫得有如上主的交戰和勝利,尤應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約》中,「上主的日子」通常成了「基督的日子」,或「主的日子」,指示主耶穌再度的來臨和相繼而來的公審判(見 格前 6:5; 斐 1:6; 得前 5:2等)。在本文內即按《舊約》和《新約》來略述「上主的日子」的由來和其意義。

一、《舊約》中的上主的日子

「上主的日子」的概念的產生與產生的時代,按照筆者的意見,是出於民長時代:那時以色列人,因為屢遭四周仇敵的迫害,人人渴望上主的日子迅速來臨,因為只有在那日,異邦的敵人才能遭受應得的懲罰。迨後亞毛斯曾警告以民那一日非但異邦人得受懲治,而且連不忠實的以色列人,也將受天主的懲罰。以民認為有一天天主定會懲治敵人,有如昔日率領祖先出離埃及,消滅了法郎的軍隊一樣;由這一觀念,他們推論到「上主的日子」為以民是一個光明的安慰的日子;可是先知相反地警告他們,那日子將是黑暗的日子,因為至公至義的天主要懲罰所有犯罪的人,不論是以民或是外邦人(亞 5:18)。按照亞毛斯--上主的日子的第一位講道員--這日子乃是個審判的日子。在充軍以前,先知多次把歷史上的大事作為「上主的日子」,因為在那些日子中,主顯示了自己的公義,如米德揚的日子( 依 9:3),某勝利的日子( 依 28:21), 若 蘇厄的日子(蘇 10:12……), 依 次勒耳的日子(歐2:2)等。既然這些歷史上的大事變,大都是屬於戰爭與最後勝利,自然而然地,先知們便用戰爭的色彩來形容「上主的日子」,主要的色素是:
  1. 戰爭的口號,如:「上主的日子近了」(則 30:3……),
  2. 上主召集自己的戰士( 依 13:3……),
  3. 上主使敵人惶惑(申 28:7)。再說,這個日子,因為有上主的親自干與,也是個「密雲的日子」(則 30:3),是一個「忿恨……毀滅的日子」(索 1:18);到那一天,「諸天要如卷軸般捲起」( 依 34:4),「天地要震盪」(岳 2:10)。又是一個荒廢的日子( 依 7:23),像索多 瑪 及哈摩辣的災難的日子(索2:9),然後就是大審判,清除、終結的日子(則 7等)。

上面所提及關於「上主的日子」的經文,差不多都呈現著一些屬於末世論的成份。可是大概來講,在充軍以前,上主的日子通常是指歷史上的一場大事變,連耶京之陷落也是上主的日子,是上主忿怒的日子(則 13:5; 34:12; 哀 1:12; 23:22)。但這與歷史密切聯合的「上主的日子」,在充軍時,直到《新約》時代,漸漸變為指示末世的審判。這我們由索、拉、岳、匝諸先知書中可以看得出來。然而不論是《舊約》或是《新約》,「上主的日子」這一概念,顯示出一端大道理:即創造萬物的天主,以正義並以仁慈領導人類的歷史。正義與仁慈並不是時常聯繫在一起的,如 依 2:6, 22; 但多次是聯繫在一起的,因為當先知預報全然毀滅時,同時也報導終有一部份「遺民」會得救,如 依 10:20, 23等。充軍時和充軍之後,「上主的日子」 雖然是依據歷史上的一段事實,但多次加以昇華,而指屬於末世的事蹟:如天國的來臨,公審判和今世的終結等。比如匝14章即是出色的代表作。在這一章內,包含了「上主的日子」 所有的主要現象:如戰爭的慘狀,遺民的得救,上主自己出征有如昔日,戰敗天國的仇敵,地勢的變遷,地震,上主和眾聖的來臨,默西亞國的首都耶 路 撒冷獲享太平,頑固的異民遭受災禍,萬民前來朝聖等。

總而言之,「上主的日子」 這一觀念,時時在提醒以民,並提醒《新約》的基督徒:領導並完成人類的歷史的,只有天主。

二、《新約》中的上主的日子

《新約》中仍保留著《舊約》的詞句,如上主,或天主的日子,見 伯後 3:10, 12; 宗 2:20 等;此日子也稱為「審判的日子」(伯後 2:9; 若 一 4:17),「得救的日子」(弗 4:30),「那偉大的日子」(猶6),「末日」( 若 6:39; 11:24; 13:28)。可是特別地稱為「基督的日子」,或「耶穌基督的日子」,或「主〔耶穌〕的日子」(斐 1:6, 10; 2:16; 格前 1:8; 5:5)等。「上主的日子」所以變成了為「基督的日子」,是因為主耶穌曾說過:「因為猶如閃電由天這邊閃起,直到天那邊:人子在他的日子裡,也要這樣」( 路 17:24)。於是一方面耶穌以上主的日子為自己--人子--的日子,另一方面原始的教會確信耶穌是天主聖子,是奉了天父的命令要審判世界( 若 5:22),故此可明白為何古時的信友,或把上主的日子歸屬於聖父及聖子,比方:默 6:17「他們發怒的大日子」;或把經上「上主的日子」改變為「基督的日子」,「主的日子」,「報復的日子」( 路 21:22),或更簡單地改作「那一天」。

《新約》中「基督的日子」多次是指那已開始的末世時期,見 若 一2:18; 瑪 24:19; 路 17:22, 26; 21:6,即教會的時期;可是這詞句經常是指示「人子」的至偉大的日子,即基督蒙受最大的光榮的日子。於是「基督的日子」包含了耶穌再度來臨,世界的審判及耶穌所受至上的尊榮三種成份( 瑪 24; 25)。耶穌為描寫「人子帶著威能和大光榮」那一天( 瑪 24:30),也利用了《舊約》描寫上主的日子所用的一些成份;但《新約》中更新奇而獨特的成份是:帶著威嚴和大光榮而來的是「人子」。換言之,這新奇而又深奧的啟示即是:天主要藉著聖子,即降生為人的聖子,來完成世界的歷史,來玉成宇宙的命運,見 格前 15:24-28。

《新約》中那最深奧而又最難解的《默示錄》,雖然使用了許多神秘的數字、象徵和比喻,骨子裡卻與「基督的日子」的大論題相連。該書非但解釋了吾主的「末世言論」( 瑪 24; 25 等處),而且領讀者稍微明白吾主的那句神秘的話:「人子帶著威能和大光榮乘著天上的雲彩降來」(見默 1:12-20; 5:1-14; 19:11-21等),和聖保祿所記載的另一名句:「因為基督必須為王,直到把一切仇敵屈服在他的腳下……」( 格前 15:27, 28)。

見0418末世論、0464再來、0419末日審判[審判]、1360默示錄、2470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