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天主的國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38 天主的國
38 天主的國

tiānzhǔ dė guó

KINGDOM OF GOD

參閱: 688688 舊約神學  612612 新約神學  287287 初傳  641641 福音  425425 教會論


(一)概念說明:

馬爾谷福音以最簡短的序言敘述了耶穌的職務,耶穌一開始宣講便說:「天主的國臨近了」(谷一15),這句話也成了耶穌宣講的摘要。

其實,王室的比喻早在舊約時代,就有了動態的用法,像「統治萬邦」、「王權行使」等。靜態的「王國」則有空間的涵意,好像是君王在那裡施行王權或人們承認他的王權的一塊領土。這字的希伯來文和希臘譯文一樣,都包含這兩層意思,彼此互動。然而,「天國」的意思是,天主為王,施行祂的統治權(是一種關係,邀請信友接受祂、承認祂),而不是指天主擁有一個王國(一個邀請信友進去的地方);在譯文裡,也應該表達這種動態意思。

馬爾谷之所以這樣開始寫他的福音,說明他認為耶穌不曾發明新詞,天國一詞只要開始宣講,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且還是以色列所長期期待的。這引發學者研討舊約中天國的概念。

(二)舊約中的天國:

(1) 以色列相當晚才建立君主制度,遠比其他接觸過的民族(如埃及)來得晚,也比同時代鄰近各族(阿孟、摩阿布、厄東等)來得慢。主前十一世紀,由於培肋舍特人日甚一日的壓迫,才迫使他們提出要求:「請你給我們立一位君王治理我們,如同其他國家一樣。」(撒上八5)。早在約堂的寓言中(民九8~15)既對君王制度有所保留,撒慕爾對民眾的請求也很明顯的表達了同樣的態度。在這種情境中,讀者找到了這個歷史事件的神學解釋:「上主對撒慕爾說:『凡民眾對你所說的話,你都要聽從,因為他們不是拋棄你,而是拋棄我作他們的君王。』」(撒上八7)原因是,除了天主外,以色列沒有,也不應該有其他的君王,只有上主是王(儘管學者不知道用以解釋上主與這民族關係的國王的比喻是否先於王國時代)。

(2) 以色列體驗到天主是他們的君王,首先是因天主救恩的行動,尤其是基本救援和創立行動:就是把他們由埃及為奴的境況中解救出來,並使他們成為一個民族:而必然的結果是賜給他們一塊土地。在過紅海的勝利之歌(也許更晚才寫成)裡,清楚指出救恩和天主為王的權能之間的關係:「祂是我的救援,祂是我的天主,我要頌揚祂,祂是我祖先的天主,我要讚美祂,上主是戰士……吾主,在你為業的山上,……在你親手建立的聖所,培植了他們,上主為王,萬世無疆」(出十五2~3,17~18)。

(3) 天主是普世的創造者的概念,促使以色列人慢慢的和周遭的文化進行接觸,天主統治寰宇的圖像特別在聖詠中發展,具體的在稱為上主登基的聖詠裡;以下有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上主為王,以尊威作衣冠,上主身著德能,腰束大權。祂奠定了大地塵寰,大地塵寰不再搖撼。你的寶座由太初即已建立,你的存在,從亙古即已開始」(詠九三1~2)。「請在萬民中高呼:上主為王,祂穩定寰宇,使它不再動盪,祂以正義公道來治理萬邦」(詠九六10)。「上主為王,願大地踴躍,無數島嶼,也都要歡樂!」(詠九七1)「江河拍手鼓掌,山岳舞蹈歡唱。祂要以正義審判人群,祂要以公平治理天下萬民」(詠九八8~9)。以上詩節屢次將天主對大自然的王權,與對人類(祂的子民)關聯起來,反映出以色列對天主的基本經驗。而聖詠九十九首開始的幾個詩節,可以看到天主對大自然、列國萬民,及以色列的王權的統一,是救恩行動及揀選的結果:「上主為王,萬民因而戰慄驚恐,祂坐於革魯賓之上,大地震動;熙雍的天主,偉大堂皇……」。

(4) 在以色列,國王應該曾是君王,即天主的肖像,為此天主接納他為義子,在納堂的諾言中隱然可見:「我要作他的父親,他要作我的兒子」(撒下七14)。聖詠第二首6~7節,

以讚美詩的格式表達這個事實:「我已祝聖我的君王,在熙雍我的聖山上。我要傳報上主的聖旨,上主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了你。』」可是,事實上以色列的諸君王卻是另一回事。由於對君主制度的失望,因而產生了最後天主為王統治以色列的末世性希望。放逐後,以色列人將天主的救恩行動,視為天主最後統治的前奏和理由:「那傳佈喜訊,宣佈和平,傳播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依五二7)。以色列流亡後期政治的興衰變遷,激起他們更大的渴望。同時,把希望具體的寄託在「默西亞」身上,祂將完成那些國王所未能完成的使命。

「天主的國」這張圖像表達天主對以色列人生活各層面的統治權,包括:天主在歷史中的救恩行動、宇宙的創造與保存、對列國萬邦的管轄、決定性的救贖及和平的神聖許諾。

(三)新約中的天國:

(1) 如上所述,耶穌一開始宣講,就宣告天國。在耶穌宣講的時代,這個用語的概念實在無法看清,它只是一個象徵性的用語,鎖定了以色列的經驗和希望,如上所提。

(2) 根據以色列的經驗,耶穌在新約中所宣講的王國,得到一個清晰的救恩涵義;特別在驅魔的行動方面十分有力的証實天國的來臨,那是魔鬼統治的終結(谷五1~20有詳細而生動的敘述)。一般來說,治癒也含有救恩的意義,因其可能與附魔有關(瑪九32~33),或因其准許病人重回救恩團體(癩病人的例子),或使瞎子復明,重見天日。耶穌接近稅吏及罪人,還經常受法利塞人的指責;這和治癒具有同樣的救恩意義,雖然並不明顯(因其不具標記價值);至於將治癒與赦罪相聯,可閱讀葛法翁治療癱子之例(谷二1~11)。這概念在耶穌回答洗者若翰派遣的門徒的問題時,清楚的說明了:「你們去,把你們所見所聞的報告給若翰,瞎子看見,瘸子行走,癩病人得了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苦人得了喜訊」(瑪十一4~5)。路加在納匝肋會堂的序曲事件裡,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路四18~19)。這兩段經文都提到先知所表露的以色列的希望。

(3) 天國的比喻(參 61061 比喻)經常是針對人面對天國或面對耶穌的宣講所持的態度而發的:「天國好比…」。天國來臨好像是一項恩寵:葡萄園工人(瑪廿1~16),是無條件的寬恕:蕩子(路十五11~32),儘管現在還不確實,但肯定會來:撒種的比喻(谷四3~9,26~29,30~32)。然而,與人接受與否有密切的關係:審判的比喻(瑪十三47~50;廿五1~13,14 ~30)。

(4) 耶穌所宣講的天國,最引起爭論的一點是天國來臨的「時間」的問題。有幾次,耶穌好像說到未來的時候:就要到了,已臨近了,甚至已迫在眉睫了。有些在場的人在未嘗到死味之前,就能看到天主的國帶著威能降來(谷九1)。就像無花果樹發芽,表示夏天近了,同樣的,現在發生的事也宣告天國的來臨(瑪廿四32)。以上這些資料都指著一個未來,無論有多麼迫近。而且,這個未來將是突然的,如同洪水之來、盜賊之至、家主之速臨,如同突然來臨的新郎,引發末世性的恐慌,成為天主救恩來臨的一部份。

(5) 然而,另一方面,有一些確認的記號,指出天國已經臨現了:「如果我仗賴天主的神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經來到你們中間了。」驅魔的敘述讓人瞭解魔鬼已為壯士所捆(谷三27)。所以,猶太教所期待的,最後時期撒旦的毀滅已經實現了(路十18)。路加在耶穌回答法利塞人有關「時間」的問題時,清晰的表明了這點:「天主的國就在你們中間」(路十七21)。天父喜歡把天國交給耶穌的門徒 ─ 小小的羊群,這是父的決意(父「喜歡」─ 用的是過去式) (路十二32)。

不必把一面與另一面對立起來,好像彼此互相排斥似的,例如:「已經、尚未」的例子:耶穌關於天國的宣講和耶穌本人,本質上是統一的,因此是一種「實現的末世論」,人面對耶穌這個人所採取的立場,已經確定了他們在時間的終末之是否受接納。

(6) 在對觀福音之外,天國的用語並不多見。若望只在兩處提到天國(若三3,5:然而若望福音是最清楚呈現耶穌是君王者)。保祿書信強調的是天國的未來 ─ 末世性的一面,人要繼承(或是無法繼承)即將來臨的天國(格前六9~10;十五50;迦五21)。也包括最後的圖像:「那時,基督將消滅一切率領者,一切掌權者和大能者,把自己的王權交於天主父」(格前十五24)。但也有現世的一面:「天主的國並不在於吃喝,而在於義德、平安以及在聖神內的喜樂」(羅十四17)。

(7) 默示錄自然的再次強調王權的未來概念,但由於默示觀念的許多預設與今日人類所鋪陳的有所不同,「天國」的意義有所變更,甚至與他們所鋪陳的完全不一樣。

(四)教會歷史:

(1) 教會似乎已經改變了宣講的目標:「耶穌宣講天主的國,教會宣講的是耶穌。」如果全盤瞭解,天主的國和耶穌本人是不可劃分的,那麼這個目標是正確的。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是:教會宣講的是天主的國的宣講者與創始者 ─ 耶穌。這樣,「宣講者變成宣講的內容」,而宣講的目標卻絲毫不變。

(2) 最後,要面對天國認同的問題。在教會歷史中,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認同天國為勝利的教會;中世紀的教會甚至認為天國等於歷史中的教會。這是在靜態的天國概念下所產生的註解。另一方面,了解這個象徵的方法應該和對末世論的理解有關:對那些特別期待救恩於未來,於另一個世界的人來說,天國特別是個人的、精神的;對那些視天主救恩的力量施展在現世的人來說,天國與政治和社會的改革緊密相連。本文以當代一位作家的話作總結:恰當的詮釋這個象徵的關鍵點,是保留聖經材料的張力:天國是一個比喻,表達天主那無條件、決定性的救恩行動的效果;藉著耶穌本人及其職務,啟示人存在的意義;是一種集體的經驗,在人類歷史最後會圓滿揭示出來的,但在現世藉信德的光照,已經影響人類的行為和制度。新約中天國來臨的比喻就能與它舊約的根源綿密的銜接,其主要的不同在於:耶穌基督賦予這個比喻決定的衝力和獨特的氣質(Donald Senior〈Reign of God〉《NDT》)。


參考書目:

斐林豐,〈耶穌比喻中的天國〉,《神思》11 (1991),53-73。

黃克鑣,〈耶穌宣講的天國〉,《神思》11 (1991),11-26。

Dodd, C. H. The Parable of the Kingdom.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65.

Perrin, N. Jesus and the Language of Kingdom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6.

Weiss, J. Jesus' Proclamation of the Kingdom of God.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71.

穆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