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5政治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
295 政治神學

zhèngzhìshénxué

THEOLOGY, POLITICAL

參閱: 385385 神學  476476 第三世界神學  232232 拉丁美洲神學

607607 解放神學  399399 理論與實踐  617617 意識型態  423423 教會與國家


(一)概念說明:

(1) 政治神學political theology自視為整個批判性神學(critical theology)思想中之基本要素,它很強調理論與實際的關係;由此新觀念政治神學推動所有神學均須指向信仰、希望及愛德的行為。

(2) 時至今日,政治神學已不被理解為政治生活之神學;它不是神學思想中許多可能的題目之一,就如同藝術神學、休閒神學及家庭神學一樣。此外,政治神學亦不僅為一種「應用神學」,應用於政治及人類社會之神學;不僅為「實用」或「牧靈神學」之一部分;同時政治神學亦不能視作「政治倫理學」或令人稱譽之社會神學運動或「社會福音」之目標。

(二)簡史:

(1) 政治神學源自斯多亞主義(參 501501 斯多亞主義);該主義將神學區分為三部份:神話神學、自然神學及政治神學(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天主之城》VI,5)。在羅馬,政治神學優先於自然神學(與希臘傳統不同)。當時人利用它來証實政治之優先地位及國家之「絕對要求」。此種羅馬式政治神學在文藝復興時再行復甦,由馬基亞維利(N.Machiavelli, 1469-1527)及霍布士(Th. Hobbes, 1588-1679)等作家極力宣揚主張。十九世紀之法國傳統派人士更擬藉此恢復「基督徒國家」。

(2) 在省覺到實際之重要性後,政治神學十分尊敬十九世紀歷史辯證哲學中所提出之理論與實際的基本關係,尤其自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及在黑格爾左翼傳統內所述為然(參 347347 馬克思主義)。因此政治神學係鄭重地面對一個現代神學鮮少注意的哲學傳統。

(3) 政治神學主要係由天主教神學家梅茲(J.B. Metz, 1928- )所形成;梅茲係拉內(K.Rahner, 1904-1984)之忠誠及重要門徒。解放神學主要由於政治神學之刺激,此外,再加上馬克思的社會分析(參 348348 馬克思社會分析)因素。無疑,教會社會思想(參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亦受政治神學之刺激。

(三)政治神學在今日神學中具有以下三個面貌:

(1) 政治神學批判性地矯正將神學只侷限於私人及個人領域之傾向;它批判把神學只侷限在超驗、存在及位格際的方式。目前有一趨勢,意圖將基督訊息之核心及信仰之實際實施,減弱為與世界隔離的個人決定(此係對啟蒙時代建議將宗教與社會分離之迴響);在此時政治神學介入,經批判地把宗教與社會連起來,並慎重地設法,界定宗教與社會的關係。政治神學設法將神學觀念、宣講用語及神修自封閉的私人領域中取出;換言之,它設法避免在討論天主時,使用誇大的神秘思想(參 380380 神秘思想與生活),並克服在個人神修生活與自由社會間、及神學與基督徒之實際生活間之強烈對立。

(2) 在布特曼(R. Bultmann, 1884-1976)之後,尤其是莫特曼(J.Moltmann, 1926-)及潘南伯(W. Pannenberg, 1928- )的基督教神學(參 446446 基督教神學)之新發展上,政治神學在顧及大眾生活結構改變之情形下,努力在今日之社會狀況下,形成基督宗教之末日論訊息。換言之,政治神學設法克服今日社會對基督宗教一種純然「消極性」之詮釋。它把人類社會首先視為要發現神學真理及要作基督徒一般性的傳道之重要媒介。

(3) 最後,政治神學亦設法在理論與實際之基本緊張上求得調和;它在認真地趨向它的末世性質的目標時,必須十分敏感;就是說,它對於自已在人類社會過程的地位必須慎重地反省。


參考書目:

Metz, J. B. "Political Theology," SM, vol. 3. 34-38.

O'Donnell, J. "Political Theology." Latourelle. 1087-1091.

Soelle, D. Political Theology.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4.

Metz, J. B. Faith in History and Society: Toward a Practical Fundamental Theology.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80.

Cobb, J. B., Jr. Process Theology as Political Theolog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82.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