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
220 亞大納修信經
yǎdànàxiū xìnjīng
CREED, ATHANASIAN
參閱: 324324 信經 318318 信仰真理
262262 宗徒信經 328328 宣佈信仰 418418 教會訓導權
(一)概念說明:亞大納修信經Athanasian creed是以四十句韻律性句子所組成的基督徒信仰宣信辭(DS75-76)。本信經的作者按著古代的習慣(如舊約所謂的梅瑟五書),歸納到教會信仰歷史上有權威的亞大納修(Athanasius, 295-373)身上。它最初本是私人的,與禮儀沒有關係。到了中世紀初期,西方教會漸漸在禮儀中採用它。十三世紀漸漸與《宗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取得同等的地位。十六世紀宗教改革者完全接納它,至今仍在英國教會的禮儀中佔上一席之地。
(二)內容:
(1) 此一信經主要討論天主三位一體和聖子降生的道理。它所反映的教義立場相當符合加采東大公會議的背景(451) (參 130130 加采東大公會議)。它以substance (實體)來表達天主的至聖本性,而用person (位格)來描述天主聖三的三位。《亞大納修信經》強調三位的分別及其一致性;他們有著共同的屬性,如永恆及全能等。
(2) 在降生神學方面,《亞大納修信經》堅持基督完全的天主性、完全的人性。藉永恆的生育,基督由聖父的實體所生;又藉時間的生育而生於瑪利亞的實體。故此,基督的人性是由理性靈魂和人類肉身所組成。就神性而言,基督與聖父同等,就人性而言,則又低於聖父。如此,一個至聖位格吸取了人的本性。如同人類身靈的合一,在基督的位格之內,祂的天主性與人性也合而為一。最後,《亞大納修信經》還討論基督的苦難、下降冥府、復活、升天、坐於聖父之右、復臨、人的復活、審判、永生與永火的問題。
(三)歷史:
(1) 把這首信經托名為亞大納修所作似乎始自第七世紀。這種說法一直到十七世紀都沒有引起疑問。今日的看法卻不同了。歷史學家多半公認這首信經的原文是拉丁文而不是希臘文,而且內容、風格、以致文件証據都相當清楚地証明亞大納修不是其作者。記載這首信經最早的手抄本來自第七及第八世紀。亞爾的騫瑟利(Caesarius of Arles, 約470-542)是第一位確定亞大納修信經存在的學者。它首先出現在高盧南部,從北流傳到西班牙及查理曼帝國。看來,這首信經很可能不是一位作者所作,而且極有可能是從幾次會議的法令編纂而成。
(2) 在德國,從第九世紀開始,這首信經在每主日的道理之後誦唱。後來,它又應用在晨禱中。再晚一點,它更進入羅馬禮儀的殿堂,直到1955年為止;它一直是羅馬禮儀中平常主日的晨禱的一部分。1955年以後,它則只在聖三瞻禮日的晨禱中詠唱。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