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新柏拉圖主義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610 新柏拉圖主義
610 新柏拉圖主義

xīnbólātú zhǔyì

NEO-PLATONISM

參閱: 5005 二元論  148148 存有論  344344 哲學  140140 西方哲學

601601 奧斯定主義  194194 形上學  255255 泛神論  300300 柏拉圖主義


(一)概念說明:

(1) 新柏拉圖主義出現於第三至六世紀間,它並不僅是柏拉圖(Plato, 427-347)哲學的東山再起,而是綜合柏拉圖思想、古代希臘哲學的其他重要思潮,以及東方(如希臘、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秘教(mystery religions)而形成的思想體系。

(2) 柏拉圖原著是新柏拉圖主義人士的共同基礎,至於主張二元論的摩尼教(Manichaeism) (參 656656 摩尼教)則一直是新柏拉圖主義的勁敵。新柏拉圖主義的基石是在一切繁多之上的太一(the One);此完美無缺的太一或至善,依其肖像流出精神(nous),精神再流出世界靈魂(psyche);世界靈魂再產生宇宙的其他部分、低一級的靈魂以及物質(matter)。一切都以太一為最後原因,都想藉其在知識和願望上的皈依,透過靈魂與精神回歸太一。我們不可毫無限制地把新柏拉圖主義看成泛神論(pantheism),因它一方面不但宣稱一切存有物都參與了「太一」的存有,且主張太一普遍臨在於一切存有物甚至於物質上,它另一方面亦堅稱一切存有物在各層次繁多的存在,與太一的合一是知識和愛的合一,這種合一和實體上的毀滅(ontological annihilation),如嚴格的泛神論所主張的,並不一樣。

(二)簡史:

(1) 一般都認為柏羅丁(Plotinus, 約205-270)是真正的創始人,但有些學者卻把此榮譽歸之於普氏的老師亞摩紐斯沙卡斯(Ammonius Saccas, 約175-242)。此派除了柏羅丁較傑出外,還有最後一位大師普洛格路斯(Proclus, 412-485),新柏拉圖主義的最後系統形式即出自後者的手筆。

(2) 新柏拉圖主義對教父哲學,特別是奧斯定和偽狄奧尼修(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e, 約500),對基督徒的神祕主義(參 380380 神秘思想與生活),對中世紀的神哲學(形上學)的影響甚深;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對「惡」總是寄生在「善」中的缺陷的觀點,也承自普洛格路斯的思想;中世紀有關「參與」(參 37037 天主的參與)和「類比」(參 698698 類比)的理論,也受新柏拉圖主義的影響。這些影響並不低於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思想對它們的影響。以上的評估是最近歷史研究的結果。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