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印度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162 印度神學
162 印度神學

yìndù shénxué

THEOLOGY, INDIAN

參閱: 385385 神學  498498 場合神學 

222222 亞洲神學  476476 第三世界神學  163163 印度教


(一)概念說明:印度神學Indian theology係以擁有世界第二最多人口之次大陸印度之領土、歷史、國家及人民為基礎所作的神學。在神學上與其處相稱地位者為「中國」、「菲律賓」、「韓國」、及「日本」神學。印度神學係亞洲神學之一部:1)就廣義而言,印度神學包括在印度領土上所建構之所有神學,如印度教、伊斯蘭教、佛教及基督徒神學等。2)就狹義而言,係指在印度內所有之各種基督徒神學,包括以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為中心,較為普世性之神學,或較為傳統之天主教士林神學。3)就最狹義而言,印度神學係印度人民對耶穌基督的啟示作系統的思考,即他們根據印度人對印度實際宗教、文化、及社會政治內涵所作系統的思考。本地化的印度神學如此漸漸地形成。本文所討論者乃此項最狹義之印度神學。

(二)印度文化描述:

(1) 印度屬於地球上最古老但綿延至今之文化,擁有四千年以上有記載之歷史。在此一歷史過程中,各種次文化及語言、種族之人口同時出現,並於1947年他們集合獲得獨立。印度(也稱為「母親」,Mother India)是非常豐富的國家;印度宗教如其他宗教一樣,可分為二個領域:所謂的民間宗教生活以及比較抽像的學術性層面。

(2) 它的宗教文化要素如下:深沈而明顯的宗教心態早已發展了它自己的印度教神學。超越的神聖奧秘有數種名稱,如:Brahman(絕對超越的第一始元),Paramatman (最高等的自我),Bhagavan (以愛充滿宇宙和人心的主)。人類如何方能與此超越神聖奧秘作更深及更持久之結合等問題,一向在印度文化宗教歷史上佔中心的位置。思想家香卡拉(Sankara或Samkara, 公元第八世紀,約700-750)提出「不二一元論」(advaita, non dualistic monism)。他主張於實在界中要分首要和次要、完成和不完成、不變化和變化、無限和有限、絕對和相對的存有。人類藉著次要、不完成、變化、有限及相對的實在界去體驗那首要、完成、不變化、無限和絕對的存有。換言之,人類在歷史過程中與絕對奧秘相遇。巴克提(bhakti)的奉愛思想卻強調「絕對者」與「有限人」間之愛及相似位際性(你─ 我關係)的結合。印度之宗教精神一方面意識到在最重要之「絕對者」前所有可見之宗教結構、象徵、及語言表達都予以相對化。在人類世界與「絕對者」間存在著中保、多神階層。另一方面,印度宗教生活經常面對大量貧窮的情況。

(三)在此實際情況下,印度神學(就最狹義而言之神學)已發展出數項特性。

(1) 方法方面:1)神學思考是由具體的宗教信仰經驗和社會脈絡而出發。2)它強調神學思考的動態性、象徵性和辯証性。3)它傾向上面所描寫的「不二一元論」之思考方式。

(2) 內容方面:

1)三位一體的奧秘已吸引印度神學家之注意。十九世紀神學家錢德拉森(Keshab Chandra Sen)瞭解天主係三位一體,亦即Sat-Cit-Ananda (存有─ 知覺─ 快樂)之結合體;耶穌基督係神性知覺之降生,乃神在可見方式下的啟示過程(自守護神Vishnu一直到Krishna)之最高點。

2)耶穌基督是最普遍之奧秘,同時當地也是最具體、最實際之奧秘;祂對印度神學家是最有挑戰性的課題。對他們而言,經常之誘惑(在印度教之環境中不難明瞭)就是要把耶穌基督的奧秘分為兩個實在有區別的實體或主體,而說:納匝肋人耶穌,這個在具體時空中之歷史人物(耶穌基督奧秘中的第一實體或主體),即使是最有特權的一個,也只不過是真正的天主子基督(耶穌基督奧秘中的第二實體或主體)許多化身(如佛陀、穆罕默德、孔子等)中的一個。在嚴格的神學分析中,不容易看出這種理論如何與基督宗教對耶穌基督(參 296296 耶穌基督)的基本信仰配合:基督徒關於耶穌基督的奧秘的基本信仰肯定耶穌基督是一位,即天主聖三第二位降生為人。有關上述之神學問題方面可將巴尼卡(R. Panikkar, 1918- )及阿瑪拉道(M. Amaladoss, 1936- )視為其他印度神學家的代表。

3)因各種宗教只是不同的(而平等的)走向真正重要之「絕對者」的途徑,此「絕對者」奧秘之迷人魅力,自然會使各宗教間產生對話。

4)印度神學家如雷安(S. Rayan, 1920- )、卡本(S. Kappen, 1924-1993)、多瑪斯(M.M. Thomas, 1916- )、魏弗利德(F. Wilfred, 1948-)等學者均設法面對印度貧窮之事實,他們願意發揮一種的印度式的基督宗教解放神學。


參考書目:

Amaladoss, M. "An Emerging Indian Theology: Some Exploratory Reflections." Vidyajyoti 58 (1994): 473-484, 559-572.

Baago, K. Library of Indian Christian Theology: A Bibliography. 1969.

Boyd, R. H. S. An Introduction to Indian Christian Theology. 2nd ed., 1975.

Neuner, J, ed. Religious Hinduism: A Presentation and Appraisal. Allahabad: St. Paul Society, 1968.

Panikkar, R. The Unknown Christ of Hinduism. 1964.

───. The Trinity and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of Man: Icon-Person-Mystery. New York: Orbis Books, 1973.

Samartha, St. J. Courage for Dialogue. New York: Orbis Books, 1977.

Thomas, M. M. "Indische Theologie." Lexikon missionstheologischer Grundbegriffe. Eds. K. Mueller and Theo Sundermeier. Berlin: Dietrich Reimer Verlag, 1987. 152-164.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