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
245 物化
wùhuà
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
參閱: 281281 宗教語言
(一)概念說明:物化Verdinglichung ("Reification")一詞源自德文之Ding,該字相當於英文之thing,法文之chose,拉丁文之res,因此Verdinglichung可譯為英文之reification(物化)。物化之觀念,雖然在古代思想中,如《莊子》,已經使用過,在現代的思想界當中,卻有特殊的意義,比如亞多爾諾(Th.W. Adorno, 1903-1969),以物化來表達人類思想型態的一種趨勢,要以具體的事物或靜態的想像來表達動態的、位際性的及精神的事實。在神學及宗教平面來說,就是以比較物性的(東西化的)言語來說出超越的神聖的實在界的事實。例如將啟示真理看作「寶藏」;教會保護它如同人把黃金珍藏於金庫內。
(二)在基督徒神學內物化有正面意義,但在使用上頗有問題:
(1) 物化正面之意義表達於降生之奧秘中。經由降生,天主聖言使其本身成為物化之最高可能形式:將神性及人性之生存方式,雙雙結合於其神性位格內,但「既無混淆或改變,亦無分割或分離」,如加采東大公會議(參 130130 加采東大公會議)所說的(DS 302)。此一深不可測之聖言在人形上之具體化乃基礎性之物化,爾後在可見之教會團體內又作進一步之顯露,並在此一信仰團體內藉聖事標誌顯示出來(質及形) (參 559559 聖事)。因此物化之正面意義係指自超越、無限及普遍範圍之行動,走向有限、具體、特定及可觸及之範圍。自此普遍走向具體之行動中,吾人亦發現自具體走向普遍之逆向行動。教父神學以極為精確之描述聲稱:天主成為人,以便人亦可成為天主。
(2) 經由對神學理論、教義講述、及神修原則與傳統方式之分析,物化反面使用之意義,亦顯然可見:
1)傳統神學理論喜愛談到「七件聖事是聖化恩寵的管道」;有一個「真理寶庫」(thesaurus veritatum)已託付於教會訓導權的手裡;三件聖事(聖洗、堅振、及授聖秩)儼如印璽一樣把神印加於靈魂;及煉靈可因信友的善功得助等。
2)教義講解習慣於堅持死罪、重罪、及小罪的區別,很容易按照物質方向如尺寸大小去想像;可能把罪看作雪白靈魂上的黑斑;聖寵有時被形容為美麗的服裝;不少基督徒可能認為在聖體內的耶穌基督就像一位很小型的人,侷限於那個可見的白色「物體」,也就是祝聖過的聖餅內;在告解聖事內,重罪或死罪的真正「數目」應行指出。
3)神修原則一般堅持在直接默想上應有一定的「時數」;及有時提供「三十台彌撒、廿串玫瑰經、及五次九日敬禮」之神修奉獻。
(3) 一個成熟的及神學上認為合理的對信仰奧秘的表達方式(目的在盡量避免物化之負結果)應設法在信仰方面強調更動態的、位際性的、有機性的及奧秘的觀念化表達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因為在人類意識心底深處有一結構上之靜態要素,任何人類神學語言亦將永久需要靜態及物化之表達方式。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