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689 薩培里派
689 薩培里派
sàpéilǐ pài
SABELLIANISM
參閱: 45045 天主聖三 401401 教父學 30030 天主 127127 尼西亞第一屆大公會議
(一)概念說明:薩培里派Sabellianism是第二、三世紀聖三論的異說,因薩培里(Sabellius, 約+220)而得名。有些早期基督徒對於要同時相信天主的唯一與基督的天主性(神性)感到十分困難,於是試圖解決此難題,卻未能合理解釋聖子的獨立位格而淪為異說,一位一體論(monarchianism),通常以另外兩名稱出現:
附屬說(參 292292 附屬說):它主張只有天主聖父有完全的神性,聖子在本質上附屬於聖父,而聖神則附屬聖子。
形式派(參 195195 形式派):它認為傳統所說的天主聖三的三個「位格」,衹是人們按天主顯示不同的功能(如創造、救贖、聖化)而加給祂的頭銜而已;換言之,為了保護天主性的統一,而否認聖子、聖神具有與聖父不同的位格。這種「形式派」異說在西方被拉丁教父稱為聖父受難說(參 552552 聖父受難說),因它宣稱基督等同於天主父,故基督受難實際上是聖父受難;這類「形式派」異說在東方則被希臘教父稱為「薩培里派」,因薩氏聲稱唯一的天主是聖父,祂是宇宙的創造者與統治者;當祂以救主角色在世界上出現時,被稱為聖子;以恩寵分施者的身份出現時,則被稱做聖神。
(二)簡史:
戴爾都良(Q.S.F. Tertullian, 約160-230)在〈反普拉西雅〉(約213年)一文中指出最先倡導形式派異說的是亞洲的普拉西雅(Praxeas, 約二世紀初)。
至於有關薩培里的歷史記載非常有限。亞大納修(Athanasius, 295-373)說,薩氏為此異說建立了形上學基礎。而一向反對「一位一體論」的西波呂都斯(Hippolytus, 約+235)則說,薩氏在220年被教宗加里斯篤一世(Callistus I,217-222)開除教藉。亞歷山大的狄奧尼修(Dionysius of Alexandria,+264/265)駁斥薩氏異說時,自己似乎染上「附屬說」的色彩,為此教宗狄奧尼修(Dionysius, 259/260-268)曾致函反對薩氏與狄氏雙方的說法,但狄氏以〈駁斥與護教〉一文(後被安瑟伯Eusebius of Caesarea, 約265-339和亞大納修所引用)答覆教宗,教宗對他的辯護似乎很滿意。
(三)在東方的「一體」或一元論的宗教文化氛圍中,很容易走向一位一體論,如同薩培里派一樣。因此,東方的基督信徒要特別注意:天主聖三(父、子、聖神)不但在救恩歷史中(「向外」)分名三位,而且天主在祂本身的奧蹟中(「向內」)是三位,就是說,基督信徒肯定,天主聖三是天主本身的奧蹟,即天主本身是三位一體的奧秘。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