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玫瑰經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
219 玫瑰經

méiguìjìng

ROSARY

參閱: 331331 祈禱  557 557 聖母論  412412 教會史  587587 敬禮


(一)概念說明:玫瑰經rosary是聖事禮儀外的聖母敬禮,包括誦唸十五端奧蹟;每端包括十遍聖母經,每端之前先唸一遍天主經,每端之後唸一遍聖三光榮頌;唸經的同時要默想瑪利亞之子的救援奧蹟。完整的玫瑰經由十五端奧蹟所組成。首先,,五端痛苦奧蹟要信徒把祈禱意向集中於基督救援的苦難與死亡;最後五端榮福奧蹟要信徒以信、望、愛盯住耶穌與瑪利亞的光榮以及五旬節遣發聖神降臨而完成的逾越奧蹟(參 603603 逾越奧蹟)。簡言之,玫瑰經擷取救恩史(耶穌與聖母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和教會禮儀年中的主要節慶。當教友誦唸玫瑰經(口禱)時,心卻繫於每端奧蹟上(心禱)。

(二)歷史:有傳說玫瑰經源於聖道明,但缺乏有力的歷史証據。最合理的解釋是逐漸發展並結合多種基督靈修體驗與聖母的敬禮而形成的:

(1) 它的主要禮儀根源於日課經中的一百五十篇《聖詠》。中世紀時,愛爾蘭隱修士把《聖詠》分為三組,每組五十篇聖詠,並將此作法帶至歐洲大陸。隱修院的輔理修士應為已亡隱修士唸五十篇聖詠或五十遍〈天主經〉,如此,以〈天主經〉取代聖詠之習慣在信徒間傳開了,為計數這些經文採用了珠串─ 念珠的前身。

(2) 至於玫瑰經中對聖母敬禮成份的形成也很類似:十二世紀末,〈聖母經〉(當時只有現行格式的前半段)已與〈天主經〉、〈信經〉同樣受基督徒所喜愛;耶穌和聖母的奧蹟的默想漸漸附加在每篇(一組五十篇,三組共一百五十篇)聖詠上。後來索性刪除了聖詠,只留下救援奧蹟。

(3) 1410-1439年間,嘉爾都會士(Carthusian)普魯士人道明(Dominic of Prussia, +1427)在刪後剩餘的五十個奧蹟上加五十遍聖母經;從rosarium (玫瑰園 )一詞指這五十個奧蹟之後,玫瑰經(rosary)一詞便出現了。象徵喜樂的玫瑰很恰當地用在聖母(喜樂之源)身上,因她為人類帶來了基督。

(4) 自從玫瑰經的主要成分形成後,十五世紀下半葉開始進行玫瑰經的簡化(這有助於它的普世化);1470年,道明會士阿蘭(Alan de la Roche, +1475)創立耶穌瑪利亞聖詠會以推廣玫瑰經的祈禱。1475年道明會士斯普蘭格(J. Sprenger, 約1436-1495)在德國科倫創立玫瑰會(Rosary Confraternity);因它的宣傳,玫瑰經運動乃成為普世教會的熱心敬禮。1521年道明會的卡斯提尤(A. Castellano, 約+1522)修訂玫瑰經成了現行十五端奧蹟的方式。

(5) 十六世紀期間,現行聖母經的後半段形成了,玫瑰經終於日漸普及。總之,嘉爾都會士對玫瑰經的形成貢獻最大,但經道明會士大力宣傳,它才成為普遍及團體的祈禱方式。

(6) 1569年,教宗碧岳五世(Pius V, 1566-1572)的訓諭確立了玫瑰經的敬禮;他提及玫瑰經將心禱與口禱密切相連,並視默想奧蹟為取得大赦的必要條件。

(7) 1974年,教宗保祿六世(Paul VI, 1963-1978)強調玫瑰經的默觀方面,稱它為「熱心敬禮的靈魂」,提及玫瑰經口禱的誦唸帶著「寧靜的韻律與從容不迫的節奏」,以及這種私人的熱心敬禮有助於預備慶祝救援奧蹟的感恩禮,並使此奧蹟的特殊恩寵繼續臨於祈禱者的生活中,又提議在慶典外以默觀方式誦唸玫瑰經,能使玫瑰經和禮儀兩者保持深度的和諧。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