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確切性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650 確實性
650 確實性

quèshíxìng

CERTAINTY

參閱: 344344 哲學  697697 懷疑主義  88088 未定論

608608 解釋學  392392 神學認識論  53053 不可知論  389389 神學正確性


(一)概念說明:確實性certainty可以大別為心理確實性(psychological certainty)和邏輯確實性(logical certainty)兩種。前者是一種在內心上完全而絕對地確信的狀態,它的反面就是懷疑(doubt)。後者又稱為命題確實性(propositional certainty),它是某一命題在關係上的特質(如三段論証前提和結論的關係),而它的反面則是概然性(probalility)或不可靠性(doubtfulness)。心理確實性可以透過外界事物的驗証而得知其為正當(justified)與否(unjustified);但邏輯確實性則無所謂正當或不正當,不過,若要得到命題的確實性,必須有人正當地確信它,因而,邏輯確實性必須倚賴心理確實性和它賴以成為正當的理由。

(二)在哲學史上,關於確實性,皮羅(Pyrrho of Elis, 約360-271)主張絕對的懷疑主義。不過,一般的立場是處於絕對的懷疑與完全的反懷疑這兩種極端中間:有一些陳述是確實的,另一些則不確實。至於那些陳述才是確實的呢?這問題可以從理智和經驗兩個層面去看。首先,在理智的層面,傾向懷疑論的哲學家會說在邏輯的三段論証或數學的証明以外,任何判斷都只能是概然的。

不過,也有哲學家認為一些較上述情況不顯明或複雜的邏輯判斷也可能是確實的。同樣,在經驗的層面,某些從經驗而來的証據也能令人沒有懷疑的餘地。因此,某些對經驗的陳述,也如同某些訴諸理性的命題一樣,有可能是確實的。不過,在這方面,也有一些傾向懷疑主義的哲學家只接受人當下的感覺經驗才是確實的。例如痛苦的感覺,至少對感覺者來說,是絕對確實的。而另一些比較樂觀的哲學家則把確實的範圍推廣至其他客觀的陳述上,正如休謨(D. Hume,1711-1776)說:人大家都確實知道,太陽在明天也會照樣升起。

(三)人似乎沒有理由抱持太懷疑的論調,把確實性只囿限於三段論証及當下感覺的範圍。因為假若懷疑只是可能的但卻是不合理的話,人便有堅持確實性的理由了。另外,確實性也不要求堅持的人不能犯錯;而人所堅持的信念也無須是不能更正的。由此可見,若不顧一切只一味懷疑,只是沒有根據的懷疑罷了。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