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344 哲學
344 哲學
zhéxué
PHILOSOPHY
參閱:68068 中國哲學 140140 西方哲學
441441 基督徒哲學 304304 思想典範 194194 形上學 385385 神學
(一)概念說明:以字面而言,「哲學」(philosophy)並非中國固有名詞。它是明治維新時期由日本人西周(Amane Nishi, 1829-1897)所譯,以後也在中國通用的西洋哲學名詞,源自希臘文philo-sophia,意指智慧的愛好。開始時西周把它譯成「希哲學」,以後簡化成「哲學」。以名詞而言,哲學雖導源於希臘,但哲學思考活動卻與人類同其永久,亦即對世界、對別人、對自己所進行的反省和所提出的終極問題及答覆。儘管如此,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哲學史傳統卻祗有三個,即印度、中國與西方哲學。由於這三種哲學傳統的內容與形式都很不同,因此究竟什麼是哲學,本身就成為一個問題。
(二)哲學特色描述:
(1) 最流行的見解是把源自希臘的西方哲學視為模範,甚至以為這是唯一哲學:因為唯有西方哲學最具系統,而且發展出一套基於理性推理的思想方法。這一想法並以為印度與中國所呈現的,祗不過是一些基於經驗的生活智慧而已。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像西方哲學中的存在思潮也將無法稱為哲學;更何況中國與印度思想也有某種系統和方法。比較持平的說法是承認哲學的多元性。它可以採西方路線,以邏輯及系統思考為主,同時兼及人生問題;也可以把宗教上的解脫及道德上的規範列為中心題旨,這是印度哲學的路線;但也可以採中國哲學路線,把思考重心放在道德實踐與政治問題上,再旁及其他問題。上述三種路線可以綜合成二種:第一是側重邏輯思考及理論知識的西方哲學,由理論哲學兼及人生的實踐問題,尤其是道德社會與政治問題;第二是側重實踐行道的中國與印度哲學,旁及知識及理論哲學問題。今日世界早已走向整合,再也無法各自為政,因此最好是互相截長補短,建構成一套世界性的哲學。
(2) 假如把哲學視為人生的領導者(philosophia biou kybernetes),那麼基督徒神學無疑地也會對人生發生領導功能,而被視為哲學的一支。然而,從啟示觀點而言,基督徒神學的核心思想並非來自人本身的能力與智慧,因此必須和哲學分界。儘管如此,基督徒神學既必須走向人生實踐,所以不得不接觸到道德哲學、社會哲學、政治哲學的問題。基督徒神學也必須討論到諸如宇宙起源、人性、天主、知識可靠性等理論問題;同時必須注意到如何適合各該地區的文化歷史傳統及時代需要。這一切無可避免也都接觸到哲學。
(3) 由於中國傳統精神一向把哲人視為能躬行實踐的行道者,中國的哲學與神學工作者一方面誠然非保持學術的嚴正態度不可,同時也必須以身悟道証道。其實這不僅是中國人的要求,今日西方人也早已重新發現:理論知識,以替自己負責的人生實踐為基礎;而如何體現人生的具體方法亦已成為迫不及待的問題。
參考書目:
Gadamer H. G. Vom Ideal de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Neue Zuercher Zeitung, 9/10. Februar, 1980. 67.
Heidegger, M. Was ist das─ die Philosopie? 3rd ed. Pfullingen: G. Neske, 1963. 12-17.
Pieper, J. Was heisst philosophieren? 3rd ed. Muenchen: Koesel, 1956.
項退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