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512 無染原罪
h1{margin-right:0cm;margin-top:1.5gd;margin-left:0cm;page-break-after:avoid;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14.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h3{margin-top:1.0gd;margin-right:1.0gd;margin-bottom:0cm;margin-left:1.0gd;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line-height:125%;page-break-after:avoid;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10.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512 無染原罪
wúrǎn yuánzuì
CONCEPTION, IMMACULATE
參閱: 557557 聖母論 341341 原罪 46046 天主聖母瑪利亞 556556 聖母敬禮
(一)概念說明:無染原罪(或稱無原罪) immaculate conception,天主教徒習慣上以為:那是指天主在聖母受孕的一刻,一次而永遠地免除了她原罪的魔咒。今日的神學卻似乎鼓勵信友從一個動態的角度設想:假如罪是背離天主的行為,一個完全與天主結合、沒有一刻與主分離的人便是無罪。為使瑪利亞更適當地作天主之母,更完滿地擔當這神聖的母職,天主特別加強她、保護她,使她沒有一天在罪的勢力之下。這個與天主完全結合的過程在她受孕的那一刻開始,直到她離世升天再與她的愛子結合無間的時候才真正進入完滿的境界。在這期間,天主的恩寵一再臨於她,她也一再積極地作出回應,一日比一日更接近成全。
(二)簡史:
(1) 和許多聖母信理一樣,無原罪信理也似乎沒有明顯的聖經根據。創三15;路一28的字面意義也許都與無原罪無關。
(2) 三、四世紀的教父們更引福音故事為例(如加納婚宴、西默盎預言等處)說明聖母的罪過。但四世紀末的奧斯定卻相信瑪利亞無己身之罪;一直到八世紀,聖母聖德無缺的信念已不再引起什麼疑難了。與此同時,在東方似乎也開始了無原罪的信念,但最初只是模糊的隱含在一般性對聖母的讚美中。
(3) 700年左右,在敘利亞的一些隱修院中有慶祝聖母受孕的慶節(慶節不一定需要很清楚的概念支持)。
(4) 1050年左右更傳到英國,由此引起十一到十四世紀一連串劇烈的爭論。
(5) 十二世紀西方教會仍沒有無原罪的信仰,許多大師級的人物更公開反對這理論。不少人以為聖母受孕時是有原罪的,雖然她淨化的時候比一般人早(如在靈魂與肉身結合之時)。因為若非這樣,她就無須基督的救贖;既然基督是所有人的救主(弟前四10),聖母便必須有原罪了。
(6) 這是個不容易逾越的難題,直到思高(Duns Scotus, 約1265-1308)提出「先贖」的方案,事情才有轉機。思高的理論是:聖母無原罪不僅不使她脫離被贖的藩籬,相反,無原罪的她更需要基督救恩的先贖,才能遏止罪的凌肆。不過解決的方案雖然有了,爭論還是持續了好幾個世紀。
(7) 十五世紀末,爭論才漸漸銷解,聖母受孕慶日及大日課經文亦已頒定;十七世紀要求欽定信理的人日益增多。
(8) 十九世紀,各修會都出面請求。終於在1854年12月8日教宗碧岳九世(Pius IX, 1846-1878)頒佈《無可言諭的天主》詔書(DS 2800-2804),正式公佈了這則信理。
(三)這信理在歷史中的爭論指出,瑪利亞無原罪必須從基督的救贖和瑪利亞神聖母職這兩個透視點來理解。假如基督無罪來自他的本然,聖母無罪卻完全由於恩寵,那是外來的干預,與她本身無關。而天主特別護佑她,恩待她;那是因為她比一般人有更神聖也更沈重的使命。恩寵愈大,使命也愈大,而聖母從恩寵到使命的過程,似乎更是人的模範。
黃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