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170 自然界神學
170 自然界神學
zìránjiè shénxué
NATURE, THEOLOGY OF
參閱: 110110 生態學 108108 生界 138138 地的神學 109109 生態神學
(一)概念說明:自然界神學theology of nature是有關自然界的神學說明。自然nature源自拉丁文natura,意思是出生、起源、事物自然的構造或性質。「自然」觀念在歷史過程中,通常在四個不同層面上採用:
(1) 物理生物學層面:「自然是物質資源和動植物的總稱,亦即自然界;自然一方面與人對立,另一方面卻是與人、社會、文化有最密切關係的存有物。
(2) 哲學層面:「自然」(又譯本性)指事物的基本特性;指使事物之所以成為事物的性質,它含有拉丁字natura原有的特殊意義,而指向本質(參 100100 本質)。
(3) 宗教崇拜的層面:自然是個神聖的整體,充滿著高高在上神祇(隱而不顯)的精神力量,此神將其工程分配給地上的「自然精神」(此即自然力或自然力的擬人化)。就宗教意識而言,「自然」表示「神聖」的顯現,奧秘地臨在於無機與有機物的自然界裡,遠在人類文化所能控制之外。整個宗教史中,「自然」常被視為引發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者,這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福祉的根基。所以,自然崇拜現象顯示出古代已知覺到自然界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4) 神學層面:不同的宗教信仰,對「自然」就有不同的神學看法。「佛教」因其絕對一元世界觀,把整個自然界看成互通為一,因此也有輪迴之說,認為自然界是暫時的。自然界只有投胎為人,才可能進入涅槃,自然界本身卻不存在於涅槃境界中。神學系統頗豐富的「印度教」,注重「絕對者」的奧秘(以神為中心)和人類存在的意義(以人為中心)。自然界所佔比重不大,自然界因其非精神的特性,而達不到人的圓滿存在的境界。建基於閃族和基督宗教世界觀的「伊斯蘭教」以正面的方式評估「自然界」。「昂拉」(Allah)是自然界及人的創造主。一方面,自然是為人而受造,人對自然有支配權;另一方面,人類征服自然卻連帶有了責任,萬物都在人之下,人則在神之下。可見伊斯蘭教對自然界的神學看法和基督宗教的看法較近。
(二)「基督宗教」承襲了猶太教的觀點,宣稱基本的真理是:自然界全由天主所造(並未排除把進化方式(參 520520 進化)視為創造過程中的具體因素)。人照天主的肖像受造,所以人管理自然界而同時得負起照顧和保護它之責。人與自然秩序間關係的擾亂有不同的根源:人忘了自己的管理權得向造物主負責,才將自己視為管理自然的絕對主人。工業技術片面的進步使人疏離了其「自然」的共同世界(德文Umwelt, Mitwelt) (參 109109 生態神學)。未加控制地盲目追求更多的物質品、金錢及享樂是出於錯誤的假定:好像自然界蘊藏著無限的資源可滿足人類無底的慾望似的。再者,絕望、虛無主義、澈底懷疑主義等的意識型態,腐蝕了自然秩序對人類生存的正面意義。
(三)教會訓導當局在最近十幾年來,已明白指出保護自然界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保祿六世(Paul VI, 1963-1978)的《民族發展》通諭和《八十週年》公函,若望保祿二世(John Paul II, 1978- )的《人類救主》和《社會事務關懷》通諭,菲律賓、德國、奧國等等主教會議,都試圖喚醒個人、團體、社會、國家及全人類的道德良心,要從罪過和錯誤的態度回歸自然的秩序,並展開人類社會各層面妥善計劃的行動。
(四)「基督宗教的神學」對自然界方面著重的相關概念如下:1)自然界是天主創造的,所以是好的。2)自然界是『為』人類且『與人類共同』創造的。3)自然界的資源有限,此基本事實加重了人類應適當對待自然界的倫理責任。4)透過降生、死亡和復活,耶穌基督成為自然界生存的中心。5)聖神以其生命力充滿了自然界。6)自然界與人類攜手邁向最後的圓滿─ 無法形容的具體實現,因為「天主為愛祂的人所準備的,是眼所未見,耳所未聞的」(格前二9)。
參考書目: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王之佳,科金良等譯,《我們共同的未來》,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1922。
林俊義,《自然的紅燈》,林俊義文集之三,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
若望保祿二世,《社會事務關懷》通諭,羅馬,1987。特別21,27-40,42-45號。
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965,特別是4-11, 22,32, 63-66, 69, 85 -86 號。
Austin, R. C. Hope for the Land: Nature in the Bible. Atlanta: John Knox Press, 1988.
Bishops' Conference of Austria, "Man Is the Way of the Church." Pastoral Letter. Vienna, 1990.
Bishops' Conference of the Philippines, "The Cry of our Land." Pastoral Letter. Tagaytay, 1988.
Bishops' Conference of West-Germany. "The Future of Creation ─ TheFuture of Mankind." Declaration. Bonn, 1980.
Carmody, J. Ecology and Religion: Toward a New Christian Theology of Nature.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83.
Meadows, D. H. and others. The Limits to Growth.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1972.
The Council of the Evangelical Church in Germany and the German Bishops' Conference. To Become Responsible for Creation. Common Declaration. Cologne, 1985.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