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163 印度教
163 印度教
yìndùjiào
HINDUISM
參閱: 266266 宗教 278278 宗教現象學
239239 非基督宗教 168168 自然宗教 473473 啟示宗教
(一)概念說明:印度教Hinduism一詞含義廣泛而模糊。它不是一個一致而有系統的宗教信仰整體,而是複合地涵蓋著在印度河流域及印度斯坦次大陸上許許多多不同的信仰團體,以及各種各樣的祭拜儀式。雖然如此,還是可以指出兩點印度正統的記號:接受吠陀(Veda)為印度之啟示聖典,及參與印度的社會結構。另一方面,雖然相信輪迴在印度教中相當普遍,它卻不屬上述分辨性的記號,因為印度神學從相信絕對神到無神論都有。
(二)約公元前二千年,印歐語族的人(雅利安人Aryans)從西北方入侵印度;雅利安人及印度原始的二種文化和宗教的會合產生了印度教。大量的詩歌流傳下來,最初是口傳,最後才有筆錄,年期很難確定,保守估計約從公元前1400年到800年;分四卷,內含祭祀性的、禮儀性的經典、咒文咒語等。吠陀後期,再加上《梵書》(Brahmanas),從這些再產生了《奧義書》(Upanisads, 公元前800)的宗教和哲學思想。所有這些作品共同組成印度的聖典:吠陀。
吠陀詩歌有多位神祇,但多神論的因素卻為兩種因素所沖淡。首先是單一神教(Henotheism)的傾向(即一個家祖敬拜一位神,但不否認其他神祇的存在),歌頌一位大神,而把其他神祇的描述詞都歸於該位大神;其次,詩歌中的多神都是稱呼獨一神祇(monotheism)的不同名字。
(三)印度教重祭禮。《奧義書》即在解釋祭禮的內在含義:何謂梵(Brahman),隱含在祭禮中的神聖力量?《奧義書》稱梵為支持整個宇宙的偉大力量,它是多元化的現象之下的單一原則。另一方面,宗教上重視默想的技巧及集中於自我,把大宇宙等同為小宇宙。
整個世界過程是一個祭獻,而在宇宙中的神聖力量,也內藏於個人,對祭獻禮的認識也等同為對自我的認識。如是,《奧義書》說:梵我不二,梵即是我,梵就是在我之內的永恆因素;因而,實現我與梵的合一就是印度教的最高目標。有神論的宗教(強調崇拜者與被崇拜的神之間的差異)在印度教中只居次要位置。
印度傳統中最有名的宗教聖典:《博伽梵曲》(Bhagavad-Gita, 約公元前一百年),以故事的形式表達神的尊威和仁愛。它強調神的寬恕,雖未否認《奧義書》的梵的概念,卻已把它放置於次要的位置。
《博伽梵曲》之後到香卡拉(Sankara, 公元第八世紀,約700-750)的時期,佛教和耆那教雙雙活躍於印度。正統的思想在香卡拉,拉馬奴佳(Ramanuja, 1055-1137)等人的努力下得到復活。
香卡拉還開展了所謂伏檀多(Vedanta)學派,主張梵我的絕對相等(非二元論advaita, non-dualism)是為印度教之中古復興期。到了近代,由於英國的殖民主義及印度的獨立運動,印度文化又經歷了一次新的變革,產生一種新的、包容性的宗教觀:它主張真理唯一,各種宗教其實都是為這唯一的真理提供途徑。
(四)印度社會階級制度壁壘分明,階級是宗教和倫理責任的根據,只有上層階級(僧侶、貴族、商人)有認識吠陀的權利。下層階級包括工人及賤民,後者尤其排除在祭禮及教育之外。此外,在宗教上說,還有修行四階段的法則。只有一個上層階級的印度人可以修行:第一階段是學生;第二階段是家主;第三階段離開家庭,住在森林中;第四個階段,放棄一切責任,徹底脫離家庭家族,及任何營生或專門的職業,生活只在追求自由,以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
(五)現代印度教有一些重要的宗教領袖,像:拉伊(Brahmin Rammohan Ray, 1772-1833),羅摩克里希納(Ramakrishna, 1836-1886),摩訶黎希(Ramana Maharishi, 1879-1950),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斯里奧羅賓多 (Sri Aurobindo, 1872-1950),及甘地(Mahatma Gandhi, 1869-1948)。
參考書目:
賈吉(Jurji),劉鵬輝譯,《世界十大宗教》,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47-93。
"Hinduism". Encyclopedia Britanica, Macropedia. vol. 8. Chicago: H. H. Benton, 1973-1974. 888-940.
Majumdar, R. C. e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Indian People. 10 vols., 1951-.
Renou, L. The Nature of Hinduism. 1962.
Sarma, D. S. Studies in the Renaissance of Hinduism in the 19th Century. 1944.
Zaehner, R. C. Hinduism. 2nd ed., 1962.
─── , The Bhagavad-Gita. 1969.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