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141 西方靈修
141 西方靈修
xīfāng língxiū
SPIRITUALITY, WESTERN
參閱: 710710 靈修 444444 基督徒靈修
226226 東方靈修 140140 西方哲學 651651 歐洲神學
(一)概念說明:「西方」在教會的傳統中,指以羅馬為中心的拉丁語系地區,今天更是指歐洲和北美。拉丁和盎格魯撒克森語系的文化思想型態,和在宗教信仰與靈修生活的表達方式上,自然和東方有相當的差異。在此特別指出它和中國文化與靈修之間的差異,其他自可不言而喻。
(二)西方思想型態,大體上說,著重於理性分析,所以在靈修生活的祈禱方面也是以「三司默想」為主;而且在講解上,可將記憶、理智、意志的功能分析得清清楚楚,使初學默想的人很容易感到條理分明,有路可循。而東方則比較強調用「心」,教人「靜坐」,以逐漸「空」下心來,為能看清事物真相。對克修工夫來說,西方的「悔罪修德」的基本模式是:先將罪的本質與醜惡(或德行的尊貴與美好)分析清楚,然後再分別以相對的方法,一一予以克除(或加以修練培養)。東方的「克己復禮」是先從人性本身開始,教人「率性─ 修道」,使人遵照「天性」而生活。西方是以「理智」的清晰,來推動「意志」去努力獲得,。東方則教人由「心動」而奮起力行。在認知過程上,西方是鎖定目標,弄得一清二楚(就如西方醫學,手有病治手,腳有病醫腳,清楚了當)。而東方常是先看「整體」,要人從「根、本」上著手,就如治病主要是將「血氣打通」,疾病自會痊癒。
在此只是指出東西靈修的方式不同,並無任何褒貶之意。相反,此二者更可相互取長補短,整合為更完美的靈修方法。說得更清楚一點,理性分析是西方靈修工夫的特徵與「天性」,過去對「悔罪修德」是如此,今天所強調的「價值內在化」仍是如此─ 天性使然,應以之為榮。東方則注目於「整觀」全體,使人以「心」去體認人的天性真相;「克己復禮」就是依照天性而活一個真「人」的生活,使自己逐漸成為一個「真人」。在克修方面,西方的分析透徹,目標明朗,大有助於東方的較籠統概括、模糊不清的困難與不足(尤其是於靈修生活的淨化階段)。東方的反身而誠,靜觀自得,很能調整西方的分析太多,過於講求「效率」的靈修努力,特別是在明化階段中。一旦進入「合一」境界,雙方的分別與特徵也就微不足道了。因為真正的合一體驗,只能心領神會,是無法以語言清楚表達的。至於禮儀上的不同表達,由於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對本位化的努力推動,東西方各在其不同的「盡性」發展中,彼此都能獲取互補的功效,甚或更好的整合。
參考書目:
池鳳桐,《基督信仰探源》,台北:恒毅月刊社,1989。
伴渡,李純娟合著,《吉光片羽─ 靈性修持新探》,台北:光啟,1989。
胡國楨,〈中國基督徒的「靜坐」〉,《神學論集》37 (1978),333-375。
高士傑,〈基督徒傳統中的默想方法〉,《神學論集》44 (1980),217-236。
張春申,《中國靈修芻議》,台中:光啟出版社,1978。
陳文裕著,《天主教基本靈修學》,台北:光啟出版社,1988。
徐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