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705 屬性交流
705 屬性交流
shǔxìng jiāoliú
COMMUNICATION OF IDIOMS
參閱: 449449 基督論 4004 一性論 6006 二性一位的結合
192192 安提約基學派 56056 厄弗所大公會議 130130 加采東大公會議 28028 天人
(一)概念說明:屬性交流communication of idioms是基督論應用的表達方式:既然在耶穌基督一個位格之內,結合了兩種性體,便可以把神的屬性經過位格歸屬給人性的基督,而把人的屬性經過位格歸屬給天主性的基督。
以上就是屬性交流的理論,它的最終根據正是二性一位這件事實;因為一方面基督徒既不可以混淆(甚至否認)這兩種性體中的任何一項;另一方面,基督只有一個位格,即是一位。由此可見,屬性交流其實已經觸及了聖子降生的核心,它表達了「二性一位的結合」(hypostatic union)的奧祕。
(二)新約雖不用「屬性交流」的名詞,但應用屬性交流的原理,把誕生、肉軀、人的生活、痛苦甚至死亡等人的特徵歸屬給降生的天主聖言,又把永恆、天主的德能和權柄提昇到萬有之上,把創造等等神的屬性歸屬給同一個人。
(三)簡史:
早期教父以及最初的信經亦是一樣。比較富思辨性的發展要待日後才慢慢出現。最早發展出屬性交流的理論的是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亞大納修(Athanasius, 295-373)、濟利祿(Cyril of Alexandria, +444)、尼沙的額我略(Gregory of Nyssa, 約335-394)、及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等。一般而言,為那些接受基督的真正神性及完整人性的人,對屬性交流都不會產生困難;這種情況一直延續至奈斯多利異端(參 228228 奈斯多利派)為止。
奈斯多利主義者擬想在耶穌之內有兩種位格,因而粉碎了基督真正的統一.他們在安提約基學派主流中,特別強調耶穌基督的人性的成份如降生、受苦等,而把這些成份視為真正、有人的位格的人。結果在他們與他們的敵對者的衝突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反對瑪利亞天主之母的稱號;為他們來說,瑪利亞最多只能稱為基督(人方面)之母而已。由此可見,由於粉碎了基督位格上的統一,他們也罔顧了屬性交流的原理。
主張基督的統一,一性論者和優提克斯主義者(參 679679 優提克斯主義)又走到另一個極端,以至於混淆揉合了基督的神性及人性。在他們的理論中,也無所謂屬性交流這件事,基督變得只有一種性體,就是天主性;祂的人性已經被神性所吞噬了。
(四)教會訓導權:
教會對這兩種異端的回應,主要是在厄弗所(431)和加采東(451)兩屆大公會議的文憲中(DS 250,302)。大公會議強調聖子降生的統一是在位格上,而在基督一個位格中卻保留了完整的天主性和人性。
基督的屬性交流並不是在性體的平面,反而,真正的屬性交流是在基督一個位格之中;真天主成了真人,就是瑪利亞之子。天主聖言成了人,而這位人的耶穌便是天主第二位;可是天主性卻不是人性,人性也不是天主性;事實上不可能是一種性體(如人性)變成另一種性體(如天主性),如一性論所主張。
總而言之,「屬性交流」指出,耶穌基督按照祂的任何一性體,對祂的肯定都可以根據祂的另一性體來肯定。因此可以說:天主聖三中的第二位降生為人,過著人性的生活;也可以說,耶穌這個人,因為有天主性就能拯救世界。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