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教理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407 教義
407 教義

jiàoyì

DOCTRINE

參閱: 335335 真理  318318 信仰真理  324324 信經  310310 信理

 558558 聖言  472472 啟示  579579 聖經與傳統 409409 教理講授 98098 本位化


(一)概念說明:教義doctrine一詞來自拉丁文doctrina,意即指導或教導。在應用上,它有主動和被動二義:可以主動地指知識傳授,也可以指被動的、所傳授的教義。

(二)基督是一位教師,祂教導從父那裡所領受到的事理(若三13;五17;八25);祂的教誨一方面既與梅瑟和眾先知們的教導有著密切的關連,另一方面亦完成他們的教導。基督復活升天之後,宗徒們便以忠實地傳授基督的教誨為己任。「教義」一詞不僅指他們的教訓,也指他們宣講的內容:那是喜訊、是福音、是救贖的訊息。這種教導絕不僅是理論性地傳達有關救恩事件的知識或資訊,它所指的往往超過知識的幅度,直透人心的改變。正好像宗徒們在五旬節日之後幾乎變成另一個人一樣,他的聽眾也一樣需要改變,並把他們所領受的訊息傳達下去。

(三)教會的訓導職務主要是透過宣講和教理傳授這兩個管道而運作。宣講與禮儀有很密切的關係;教會在全年中隨著季節和慶日的轉移向信徒宣講救贖事件;教理傳授則是更基本的入門功夫,向慕道者介紹信仰,給予他們一幅更普遍的圖像。然而,不管是宣講還是教理傳授,基督徒永遠不把知識視為目標本身。知識該是實用的工具,是在愛德生活中與天主及其他人密切契合的管道而已。

(四)教義應該有兩個特質,就是適應和系統化:

(1) 要宣講基督徒的訊息,宣講者不能罔顧人類的經驗和思想。不容諱言,最早的基督徒教義是在閃族和希臘的思想型態下規劃出來的。因此,在宣講和要理講授的同時,教義的適應(accommodation)和本位化(inculturation)便該同步並進了。事實上,每當教會面臨一個新的景況,它都需要再次表達(re-present)基督徒的訓誨。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以後,本位化的呼聲日漸提昇;基督宗教固然出現於文化中,卻超越了各種文化的侷限,如此才能適應各種文化的需要。

(2) 有系統地闡釋基督宗教的教義,一直都是教會宣講和教導所需要的。為了保衛初傳,躲避異端的錯誤或偏差,早期教會在在需要澄清某些思想;而為了吸引知識份子,啟示真理也需要配合自然的事理。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的系統化工作更是為適應當時亞歷山大的教理學院的需要而產生。而在歷史中的某些時期,如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時,教會益感教育信眾的需要;當時,為了對抗改革聲浪而出版的各種教理書都力求把基督徒的信仰整體描述出來;另一方面,以加深一般教徒對信仰的認識為目標的團體紛紛成立。

這種對啟示客觀內容的強調,其實可以視作現代主義者們過份強調主觀主義的反動。它的結果就是,自從宗教改革之後,羅馬天主教愈來愈傾向於把doctrine (教義)一詞理解為真理的整體,而以其他詞彙表達信仰的教導了。

(3) 至於基督徒的教義,各種早期的信經很快便合併成現在的信經模式,它表達下述幾項要點:1)相信天主萬有之父;2)相信救主基督(包括一段救恩史的記述,特別是基督苦難、聖死、復活升天的奧秘);3)相信聖神和祂在教會內直到世界終結的聖化工作。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