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人為中心說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15 人為中心說
15 人為中心說

rén wéi zhōngxīn shuō

ANTHROPOCENTRISM

參閱: 11011 人  13013 人文主義  376376 神為中心說

398398 理性主義  481481 情況倫理學  36036 天主的肖像


(一)概念說明:

(1) 人為中心說anthropocentrism一詞來自希臘文,包括三部份:anthropos (人),kentron (中心),及-ism (主義)。所謂人為中心說,顧名思義,就是讓人存在的向度(人的經驗世界)作為一切理解和價值的主要根據。要正確地理解這種思想,必須知道與它相應的其他兩種觀點:神為中心說(theocentrism)和貶抑人性的自然主義(dehumanized naturalism)。

(2) 有兩種基本傾向經常出現在人類的文化中:1)是把注意力只集中於內在於此世界的事物,特別是其中最高貴的人身上,如希臘哲學家普洛大各拉斯(Protagoras, 約480-410)所主張:人是萬物的準繩。2)則是只注意超越界的事物,如柏拉圖(Plato, 427-347)所主張:神是萬物的準繩。人類文化的主要成就就是把這兩種觀點整合起來。這點整合對基督宗教來說更形重要,因為它是建基在成為血肉寄居塵世的聖言身上。因而基督事件一方面既把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提昇到合法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令它從屬於以神為中心的思想。人類存在有他的價值。因著基督,從屬於神,人的價值因而得到保障。

(三)西方歷史:

(1) 人為中心說與神為中心說之間的和解並不能把存在於這兩種世界觀之間的緊張狀態拔除;再者,在基督徒思想中各種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也必須根據這點緊張狀態來理解。概括地說,西方教會思想,由於它受了斯多亞思想(參 501501 斯多亞主義)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之影響;因此西方教會趨向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而東方基督宗教,由於它受了以神為中心的諾斯底主義(參673673 諾斯底主義)的對峙,因此東方教會趨向是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大體上說,西方基督宗教的神學論爭主要都是與在天主恩寵中的人類情況有關,如白拉奇主義(參 113113 白拉奇主義)、路德主義(參589589 路德會,信義會)等,而在東方的重要爭論則關乎天主的最大奧祕,如三位一體、0聖子降生等。至論早期會議背後的神學傳統,以人為中心的傾向在安提約基學派(參 192192 安提約基學派)中十分明顯,它與亞歷山大學派(參 224224 亞歷山大學派)所代表的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形成健康的對立。

(2) 到了中世紀,以神為中心的思想十分發達,甚至到達不平衡的地步。為了對抗這種強度的以神為中心的思想,中世紀末葉興起了一種新的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它的出現,愈來愈模糊了對超越界的認知。這種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十分注意苦難中的耶穌,卻趨向忘記了逾越奧蹟的復活及神性面。

(3) 到了近代,文藝復興(參 84084 文藝復興)時的人文思想漸漸地從宗教的領域走出去,就形成了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中相當封閉的人文主義了。

(4) 在最近幾十年,隨著存在主義(參 146146 存在主義)和位格主義(參 207207 位格思想)的興起,一種以嶄新形式出現的人為中心說在西方思想界中脫穎而出;它帶給基督宗教神學很深邃的影響。與這種以人為中心思想相對的另一極端不再是神為中心說,而是否認在物質世界中人的價值與獨特性的實証派自然主義。它為二十世紀的神學復甦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洞察。

(三)中國傳統思想:

中國傳統思想以人為本,視人居天地之中,與天地同大,與天地為一體,所以天人合一是做人的最終目標。

天,古代或名上帝,後世逐漸俗化為哲學性的原理原則、生命力量,或稱道稱德,或稱太極稱易,或以之為理為氣,為陰為陽。再由此演化為種種民間宗教。

面對至高之天,古聖先賢講敬天、畏天、順天。所謂天命之謂性,人性本善,人為道德存有物,只要發揮天性之仁,就能成為頂天立地,與天地一體的人。所以中國講求做人,少問人是誰﹖人是什麼﹖主張:明心見性;盡心、知性以知天。主張: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內聖外王。或主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歸根。民間則單單求福免災,以現世為中心,謀求安居樂業、傳宗接代。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