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台灣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132 台灣神學
132 台灣神學

táiwān shénxué

THEOLOGY, TAIWANESE

參閱: 385385 神學  69069 中國神學

98098 本位化  498498 場合神學  295295 政治神學


(一)概念說明:

(1) 「台灣神學」(Taiwanese theology)指的乃是以台灣的歷史、文化為素材,以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情境為關心所從事的神學努力。台灣神學因此不是專有名詞,較正確的稱呼應該是「台灣的神學」。這也就是說,在台灣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神學潮流稱為「台灣神學」,但卻有數個不同的神學努力,共同指向以台灣人民的救贖為關懷,以台灣政治、社會前途為命題的神學活動。

(2) 神學的建構與教會的宣教經驗有密切的關聯。台灣的神學發展也不例外。基於歷史的和政治的因素,台灣神學發展的主線應以在台宣教歷史最長久,與台灣社會互動最深刻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基礎。台灣神學的發展史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宣教史具有相互輝映的效果。

(3) 天主教在1626年(明天啟6年)由西班牙傳教士傳入台灣基隆淡水等地。1859年有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F. Sainz, 1832-1895)及洪保律(A. Bofurull)等傳教士自菲律賓經廈門抵高雄,重新開始建立天主教會,植基台灣。由於天主教在台灣到目前的神學工作比較注意普世教會的神學與以中國文化為主的神學,因此還沒有發展台灣本色的神學思想。

(二)台灣神學的歷史背景:

(1) 基督教在台灣的宣教活動可遠溯自十七世紀荷蘭佔領時期。當時伴隨東印度公司來駐牧台灣的荷蘭宣教師,曾對台灣的原始部落民族展開傳教的工作。可惜後來隨著荷蘭人的撤離,此一波宣教工作終於無疾而終。台灣的宣教工作中斷了近兩百年後,於十九世紀才由蘇格蘭的宣教師重啟了宣教大門。馬雅各(J.L. Maxwell,1836-1921))醫生於1865年登陸台灣,在南部地區展開宣教工作。不久,加拿大的宣教師馬偕(G.L. Mackay, 1844-1901)牧師也於1872年來台,以台灣北部為宣教區開始工作。這兩股宣教活動在台灣南北兩地相互呼應,後來並結合而形成今日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2) 在其百多年的宣教歷史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既參與在台灣四百年來之殖民統治的悲慘命運,又在近百年來經歷台灣內外政局的詭譎變幻,加上普世教會在神學上與宣教活動之發展的影響,而在其宣教史上呈現出三個明顯的階段轉變:

1)接受期:(1865-1940)從長老教會宣教師入台開始到二次大戰結束前夕。此時期之台灣宣教主要以宣教師及差會為主體,教會在政策、物力、人力各方面都接受西方教會的主導、援助。

2)形成期:(1940-1970)教會逐漸由接受的心態轉向自立、自治、自傳的釘根階段。此期間發生的宣教師因戰事緊迫而被日本政府驅離事件,以及百週年「倍加運動」的成功(1965年),一方面迫使台灣本地信徒挺身起來領導教會,一方面藉「倍加運動」的過程,不但讓長老教會信徒深入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親身感受台灣社會的脈動,同時,此運動的成功也積極帶入一倍以上之貧困信徒加入教會,而改變了教會的體質。導致教會對台灣社會、政治之覺醒與參與。

3)覺醒期:(197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關心台灣的前途與命運,而在七十年代發表了三篇影響深遠的聲明和宣言:〈國是聲明〉(1971)、〈我們的呼籲〉(1975)、〈人權宣言〉(1977),一貫主張台灣前途應由所有住民自己決定的「自決」原則,並於1985年制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以信仰宣認的方式來為這些作為辯護與說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制定,可以說是台灣教會之信仰與神學發展的分水嶺,是一個本土教會與神學誕生的宣告。

(三)台灣當前的神學努力:雖然,台灣本土神學的誕生應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的制定作為標線。台灣本土神學的反省與努力則應回溯到七○年代初期,首位台灣人神學家黃彰輝任職普世基督教協會神學教育基金會主任時所發表的「實況化」神學原則為開始。接續黃彰輝(1914-1988)的另一位台灣人亞洲神學家宋泉盛(1929- ),也對台灣神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根據亞洲基督教協議會神學委員會(CCA,CTC)之執行幹事所提出的1979-1980年度報告指出,該會於1979年9月3-5日在台灣舉行的神學對話中,台灣教會曾提出了兩個神學的主旨:即「鄉土」與「出頭天」。鄉土神學的努力主要以王憲治(1941-1996)為代表,提出人民、土地、權力與上帝為主題,探討台灣人在尋求種族、文化、政治認同的過程中如何體驗上帝的選召。「出頭天」的主旨提出後,曾出現在台灣基督教長老會信仰告白的草案中;後來黃伯和(1951- )從俗語、台灣歷史、文化等的分析與解釋來賦予其神學的內涵。黃伯和同時根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三次宣言與信仰告白的主要精神,以「自決」來做為「出頭天」的內涵與目標,使「出頭天」神學與自決的神學有了相銜接的關係。

綜觀當前台灣的神學努力,可以說主要發端於對台灣人民之前途與命運的關懷,以上帝國為目標,強調認同、自由與公義的社會理想。其在台灣政治、社會的進程中,確實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與功能。

(四)未來的展望:從教會宣教的獻身到神學的反省,台灣的神學迄目前為止可說偏重於政經結構的反省與批判。雖然近來「出頭天」神學的努力有轉向台灣歷史、文化之反省的方向,唯此種努力應如何達致對基督教神學之重新認識與建構,尚有一大段距離,尤其是台灣諸宗教的多元特質應如何包括在台灣神學的反省之內,更是未來台灣神學面對的挑戰與應致力的方向。


參考書目:

黃伯和,〈莫再躲進莊嚴神聖的教堂中自我陶醉─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史的回顧〉,《宗教與自決》,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107-111。

───,《釘根本土的信仰》,台南:人光出版社,1990。

───,《奔向出頭天的子民》,台北:稻鄉出版社,1990。

王憲治編,《台灣鄉土神學論文集》(一),台南:台南神學院,1988,20。

Shoki Coe. Contextualizing Theology, Mission Trends, vol. 3. Eds. G. H. Anderson and Th. F. Stransky.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76. 19-24.

Niles P. D.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Secretary of the Commission on Theological Concerns. CTC. 1979-1980.

黃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