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303 思高學派
303 思高學派
sīgāo xuépài
SCOTISM
參閱:20020 士林學派 19019 士林神學
186186 多瑪斯學派 601601 奧斯定主義 221221 亞里斯多德主義
(一)概念說明與源起:思高學派Scotism這名詞指士林學派全盛期中童斯史各都(思高) (Duns Scotus, 約1265-1308)本人的學說及中世紀後期思高學派的思想。1300年左右,偏重奧斯定思想路線的方濟學派,側重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多瑪斯學派的爭論達於巔峰時,思高正從事教學工作。1277年巴黎主教當比哀(E. Tempier, +1279)譴責了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的一些哲學論文,連道明會出身的總主教祈爾瓦得比(R. Kilwardby, +1279)也宣佈多瑪斯的部分論文具有危險性;思高完全遵從這些禁令與其會憲的規定;他的學說一出,使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奧斯定思想路線有了新的取向與表達方式。
(二)思高本人的學說特徵:思高針對方濟學派與多瑪斯學派(主要是當時學者們,而不是多瑪斯本人)的批評鞭辟入裡;他首創的思想體系雖與多瑪斯不同,但未直接與多瑪斯對立,應該說與多瑪斯的體系並行不悖較為貼切。思高認為天主是愛,祂的「意願」使基督(天主最大的工程)成為模範因(exemplary cause)和目的因(final cause)。瑪利亞因基督之功勞而免於原罪。基督的愛特別顯示在十字架和感恩禮內。既然愛是萬物之始,人必在愛內而非在理智內才能找到真福。思高未曾尋求哲學的獨立思考,他如同方濟學派的前輩一樣,贊成基督宗教的哲學;並試圖以存有的一義性(univocity,指存有與概念完全相同)、型式的區別(說明個別性)、身體的型式(即靈魂)、意志自由等概念探入信仰理智(intellectus fidei)的深處。
(三)歷史發展與思高學派的思想特徵:
(1) 思高學說的影響不但及於當代(十三世紀),而且在十六、十七世紀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當時大學(西班牙尤著)大都同時開設多瑪斯學派、唯名論與思高學派講座。思高學派遍及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與北歐各國。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士林學派普遍式微,思高學派跟著一蹶不振。二十世紀初曾作重振的努力,但效果不彰。
(2) 因思高原文不十分清楚,而衍生的純正思高學派的爭執,可說是十四世紀思高學派的特性。例如思高曾攻擊阿拉伯的亞里斯多德主義的決定論(參 212212 決定論),重點卻被人擺在自由、天主的絕對全能、意志主義(參 615615 意志主義)上,導致後世以為思高學派影響了唯名論和某些近代的哲學理論。至於思高以基督為中心的思想和聖母無染原罪的學說,則早在十四世紀已為人所接受;因著這些思想他被方濟會譽為方濟學派的大師、修會博士;這也是十六到十八世紀思高學派的最大光榮。有關無染原罪的問題,思高與多瑪斯確有爭執;這方面導致日後思高學派與多瑪斯學派的著作中相異論點比比皆是。難怪卡耶大努(Th. Cajetanus de Vio, 1469-1534)說,思高企圖反駁多瑪斯《大全》(the Summa)的每個字。
(四)重要性:多瑪斯與思高哪個較偉大的問題,如今已不復存在。多瑪斯有「公共博士」之稱,但由歷史研究證明了「精微博士」思高並非多瑪斯的對敵。思高主要辯論的對象是當時的作者,如果特夫里(Gottfried of Fontaines, 約+1306);埃吉丟斯(Aegidius of Rome, 約1243-1316),而不是多瑪斯;思高的思想體系與多瑪斯體系並行不悖,而非背道而馳。一如往昔,思高的學說在今日依然能提供寶貴的服務。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