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486 疏離
486 疏離
shūlí
ALIENATION
參閱: 11011 人 283283 社會 365365 家庭
541541 結構性的罪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 450450 基層團體 341341 原罪
(一)概念說明:疏離alienation一詞來自拉丁文動詞alienare (使成為陌生的、不認識的),是指促使人或物與自己遠離、甚至對立的活動行為或結果。
(二)疏離觀念簡史:雖然有人以為疏離的概念早已出現在基督徒對原罪或偶像崇拜的概念中,在西方哲學史中正式發展它的卻是第十九世紀的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費爾巴哈(L. Feuerbach, 1804-1872)和馬克思(K. Marx, 1818-1883):
(1) 在黑格爾的哲學中,絕對觀念(Geist,絕對精神、絕對心靈,或者用大眾化的說法:神)從自己出發,經過自然和人─ 疏離和反疏離(de-alienation)的辯証過程─ 而回歸自己。另一方面,有限心靈(人)也與自我疏離;自我疏離的意思是說,自我(主體)把自己在物質、社會組織和文化產品中客體化、物化(參 245245 物化)。
(2) 費爾巴哈接受黑格爾人可與自已疏離的看法;但他卻否認人就是神的自我疏離;相反,當人製造一個假想的、疏離的、高於自己的存有物時,他就與自己疏離了。因而,只有當人否定這種宗教形式的自我疏離時,他才能重新發現自己。
(3) 馬克思接受費爾巴哈有關宗教疏離的批判,卻更進一步地認為宗教疏離只是人自我疏離的許多形式之一,還有人與其他活動的產品(包括經濟、社會等活動的產品如資本、法律等)的疏離。不過,終極說來,這些都只是人與自己(人性)疏離的不同面貌而已。要消除宗教疏離,必先消除宗教本身;但宗教只有在除去它賴以存在的社會和經濟條件(資本主義) (參 621621 資本主義)之時才能去除。而這只能在共產主義的社會中,在沒有私有財產的情況下才能達成。
(三)在當代思想中,疏離此概念廣泛地應用在心理、心理治療、政治、哲學、神學和社會等學科中。不同的學者對它的定義、形式、反疏離的可能性及方案,都有很不同的詮釋。大部分學者只把它應用到人(而不及於神、自然等),甚至個人(而不及於社會)身上。個人在團體中的不適應就是疏離的表現。這種現象也出現在教會中。有人以為疏離的問題不能只靠社會改革,或消減私有財產就能解決。一個人如果要解決他疏離的情況,他必須自由地、富創造性地去重新建立健康的社會關係;從心理學上來看,解決疏離的辦法多指向個人內在的更新。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