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理論與實踐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399 理論與實踐
399 理論與實踐

lǐlùn yǔ shíjiàn

THEORY AND PRAXIS

參閱: 315315 信仰  604604 愛  392392 神學認識論  391391 神學與科學


(一)概念說明:理論與實踐theory and praxis一詞來自希臘文的兩個動詞。Theory (理論)源於希臘文theorein,意思是看、默觀;名詞theoria,意思是一個看法、默觀、洞察。理論一般指人類理智、概念與學術上為求了解事實真相的努力。在這意義下,它與實踐對立。在現代特殊用法上,理論是:為解釋連貫的現象之一些互相連貫的思想。Praxis (實際)是希臘文動詞prassein的名詞,意思是做、製造、努力獲致;因此實踐意指實行、行為、行動、動作,它與理論對立。

(二)有各種不同形式的理論與實踐:

(1) 理論:在自然、社會與人類科學界,在數學、哲學與神學界,會發現有不同的細微差異。

(2) 實踐可分為人內在的實踐與外在的實踐兩大領域:

1)人內在的實踐包括心理與倫理兩類因素。心理範圍甚廣,如影響神學研究眼光與態度的情緒、情感、性向、行動、慾念、熱忱及渴望等皆是。倫理則指生活的基本抉擇、價值主張、是非判斷……。其影響神學工作的因素有客觀、平靜、開放、合作、責任感、熱愛真理等學術倫理。此外,還有對價值觀、人生觀、宗教觀之選擇與定奪等。

2)外在的實踐包括個人活動與團體社會活動兩類。個人活動指個人的行動、工作和參與教會與社會的程度。團體社會活動則包含家庭、社團、國內外大社會、文化與文明各層面的活動,對神學理論皆有不可否認的影響。

(三)理論與實踐相互的關係是辯証的,在人類思想史上有下列幾方面的發展:

(1) 在中世紀古典思想時期後,即十二到十四世紀,一股新潮流在正宗傳統旁逐漸開展。自然科學的發展導向今日的功能主義與過程思想。在發現理論知識漸形統治世界時,即發覺能運用知識來改變世界後,理論和實踐便走上了涇渭分明的路。笛卡兒(R. Descartes, 1596-1650)和康德(I. Kant, 1724-1804)努力分辨卻未獲均衡答案。前者誇大了理論的能力;後者則削弱了理論和理智的能力。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強調人為自由、負責的獨立主體,使人開始重視知識的吸收與運用、個人的幸福與利益。這精神主義、個人主義終於使馬克思(K. Marx, 1818-1883)的社會唯物論(參 464464 唯物論)應時產生。

(2) 馬克思想改變世界,帶人走向全宇宙的和諧,終其一生窮究如何使理論與實踐交融,最後幾年更把重點從理論移轉到實踐上。他認為:理論是辯証性的,與實踐有密切的關係;實踐處於領導地位,是決定性的現實,是實在的物質;理論反映實踐,內在於實踐;實踐使事情變成現實;理論符合實踐並顯示它,是實踐的靈魂和動力;實踐替理論辯護,是對知識正確與否的判斷。如此,理論再沒有專門、獨立的功能,而只隸屬於實踐了;真理再不屬於理論層面,而屬於實踐層面了。所以真理要在實踐中確定。

(3) 毛澤東(1893-1976)在1937年發表〈實踐論〉,區分一個認識過程裡的兩個階段: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感性知識屬現象和經驗的層次,是片面、主觀的。領悟使其導向理性知識。理性知識在了解事情的本質、內在的關係和矛盾,是全面、客觀的知識,但只是概念、潛能,為把理論、計劃、策略……帶到圓滿的境界。這精確的理論、計劃、策略是由兩種特質襯托出來的:1)與實踐的關係。2)在實際行動中以隸屬共產黨為真理最後的準繩。可見其理論來自實踐也導向實踐。這種理論與實踐概念的缺點是:a)以共產黨追求的目的作基本抉擇,形成對人性本身的客觀因素之忽略和輕視。人意識活動的基本結構貫穿經驗、了解、判斷、行動四層。不能說知識(理論和真理)只隸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實踐方案。b)此概念忽視真理的接受性。現實最初並非來自人的創造力,它本身是人人該接受的事實。基督徒按信仰接受一個基本事實:三位一體的天主主動走向人,人是接受的,唯有如此,他們才有能力去答覆,並在天主親切的臨在、邀請、幫助中完成。

(4) 所謂的「政治神學」指出一個清楚的趨勢,也就是使實踐成為真理的準繩。更明顯的是南美的「解放神學」,以解放性的歷史實踐為批判性神學反省的出發點和焦點。然而,他們注意到他們的神學體系中,理論與實踐的連繫上還有繼續努力澄清的餘地。由於解放神學家,如同馬克思,很強調思想、理論與被剝削、被疏離的貧窮階級的關係,所以有人把解放神學家當作馬克思主義者。但事實上,他們雖多多受了馬克思社會分析(參 348348 馬克思社會分析)方法的影響,但並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就此認定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者。

(5) 萊姆(M.L. Lamb),詳述今日基督宗教神學中有關理論與實踐之關係的思潮有五,簡述如下:1)理論為主型:主張宗教與理論內在地相關,但二者與實踐卻只有外在的關連。2)實踐為主型:認為宗教與實踐內在地相關,而理論多多少少屬外在。3)信愛為主型:堅持真正的基督宗教乃靠信與愛,與理論、實踐均僅外在地相關。4)批判的理論關連型:強調在基督宗教與種種理論、實踐間有內在的關連,但以理論為媒介。5)批判的實踐關連型:尋求基督宗教與理論、實踐間以實踐性媒介相連貫,可見問題的複雜與多元。


參考書目:

谷寒松,〈論信理神學的理論和實踐〉,《神學論集》26 (1976),485-517。

───,〈信理神學方法的再反省〉,《神學論集》73 (1987),389-405。

武金正,《解放神學:脈絡中的詮釋》,台北:光啟出版社,1991。

Boff, Cl. Theology and Praxis: Epistemological Foundation.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7.

Fabella, V. and S. Torres, eds. Doing Theology in a Divided World: Papers from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cumenical Associationof Third World Theologians, January 5-13, 1983.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5.

Habermas, J. Theory and Praxis: The History of a Concept. Notre Dame: Notre Dame University Press, 1967.

Lamb, M. L. "The Theory ─ Praxis Relationship in Contemporary Christian Theologies." The Catholic Th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 ─ First Annual Convention, vol. 31. Washington D.C., 1976.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