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科學與宗教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305 科學與宗教
305 科學與宗教

kēxué yǔ zōngjiào

SCIENCE AND RELIGION

參閱: 391391 神學與科學  322322 信仰與理性

309309 俗化思想  308308 俗化主義  421421 教會與文化


(一)概念說明:科學science來自拉丁文的動詞scire (認識)。此詞的含義不祇一個,它可指多多少少可靠的知識之集合體,細分則為各種「科學」;每種「科學」都與可理解的世界觀相結合。它也指一種透過批判實驗及驗証假設的方法研究各方面的經驗。嚴格而言,它是指十七世紀以來所發展的自然科學,尤指物理科學。它又泛指一種可用於善或惡的威力(power),如人們論及「科學」造出氫彈。近年來,注意焦點由概念性(conceptual)問題(如科學與宗教的宇宙觀如何取得協調?)轉向倫理和政治的問題(如人類如何才能避免被科學與科技發展操縱到不像人的地步?)。同樣地,為避免混淆起見,意義涵蓋頗廣的「宗教」一詞也有待進一步地澄清(參 411411 教會)。

(二)雖然科學與宗教的爭執偶而涉及方法與實際問題,但主要論點卻是概念性的,即:

(1) 任何宣稱其教義與生活皆基於「啟示真理」的宗教信條,與那只承認「人類理智」的研究方法,二者立場間的彼此敵對。加利略(G. Galilei, 1564-1642)的概念遭到教會的反對,是因為教會若接受他的概念,就會破壞整個中世紀基督宗教世界的亞里斯多德思想架構,以致爭論焦點轉到教會(含傳統)權威與自由研究的對峙上。至於達爾文(Ch. Darwin,1809-1882)進化論的爭端則是聖經直譯主義(literalism)及天主啟示的權威和人性尊嚴等問題糾纏不清。其實科學家們爭論的關鍵在於獨立自主(autonomy)權,惟恐外在權威干涉科學家本行的工作,結果科學就不像科學了。到今天,大部分的自主權已被容許了(參 309309 俗化思想)。近代曾有人企圖將科學與宗教的領域嚴格分開,以取得完全的自主(參 308308 俗化主義),以致宗教與經驗理解的共同根基全被截斷,宗教便與人類的生活脫節了。再者,宗教若成了完全內向者,且滿足於用自己的術語玩弄語言遊戲的現狀,而不接觸其他的經驗與語言,終必形同幻想。

(2) 所以真正的問題在於宗教如何與各學科保持良好關係,而不危及後者適度的自立。這需要科學家與神學家著手尋找共同的基礎,然後才能進行「交談」:

1)獨斷的科學實証主義(參 639639 實証主義)原本宣稱科學知識是唯一可理解的知識。這種「知識」定義實在太狹窄,因科學的「網」雖可捕捉許多可研究的現象,卻無權宣稱網住實在界(參 637637 實在界)中的一切事物。由於覺察到此限度,使得科學與宗教彼此接觸時更為謙虛。此即因交談而改變態度的最佳實例。

2)神學家在探測科學與神學(參 391391 神學與科學)方法間之類比時,發現兩者方法雖異,可是從「信仰尋求理解」這方面來看,則沒有兩樣;神學的客觀和其推理的嚴密方法猶如新物理學。若把神學稱為「科學」的神學,是名實相符的。

3)由歷史與社會科學的研究顯示,科學與宗教須攜手合作找出共同利益,才能超越環境中各種條件的限制。最近對「宗教經驗」的研究,出乎意料地發現此經驗比昔日想像的還普遍。上述三個交談實例之所以能持續進行,是因共同假定了科學與宗教都關心同一個實在界,並意識到現代知識的支離破碎以及早期科學對事實世界與價值世界嚴格的劃分,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所致。科學如果做片斷及孤立的研究,便無法顧全整體,更無法把握人的價值與宗教價值。

(3) 另一種趨勢是不把科學視為知識,而視為「威力」。這種動機部分來自政治,部分是科學工具主義(參 639639 實証主義)觀點的結果。這趨勢端賴科學的結果來判斷科學,故不看科學所依靠的哲學性原則,而只把科學看成一種同於善或惡的實際威力。這種看法已滲入了政治界。

如此看來,領導未來「科學與宗教」間交談的,很可能是試圖用科學以追求宗教和政治價值的那些人,而不是致力於理論性整合的那些人。


參考書目:

李芬(Ch. E. Raven),《科學時代的信仰》,台南:人光出版社,1984。

唐佑之,《信仰與知識》,香港:證道出版社,1978。

道森(Ch. Dawsan),張川某譯,《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霍伊卡(R. Hooykaas),錢福庭等譯,《宗教與現代科學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Malinowski, B. Magic, Science and Religion. New York: Garden City, 1948.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