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58 世界
58 世界
shìjiè
WORLD
參閱: 60060 世界觀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
422422 教會與世界 283283 社會 138138 地的神學 526526 創造
(一)概念說明:世界world (古英文weruld)來自wer (人),及old字根,意即人生或人的世代。今日意義卻反映的拉丁文saeculum,意思可以是人的社會,又可以指人生的某一範疇(如科學世界)。但人生的範疇包含整個大地,故有所謂「世界王國」、「世界語言」等等。又因為大地是「天地人合一」的一部分,故此整個結構就稱為「世界」。在神哲學中,世界的意義,大體上說,是包含著人類的整個實體。
(二)聖經:
(1) 舊約有它自己的世界觀。對它而言,世界不是終極神聖的空間;反之,世界本身卻永恆地為混沌所恐嚇(創一2)。它並非神聖,卻是天主十分美好的工程。它的創造是盟約的天主的第一件救恩工作。這種把創造安放在救恩史的架構中的世界觀,到了後來,可能在客納罕或埃及的影響下,更結合另一種直接默思宇宙奧義的看法,如詠八;十九;一○四。
(2) 新約在基督學的基礎上建立其世界觀:世界是美好的,但也是墮落的受造界;它是罪的境界,卻已經基本地蒙救贖了。新約作者經常取用猶太默示文學中,現在敗壞世代與將來世代對立的觀念。但新約作者卻一方面從未勸導基督徒出離世界,另一方面也從未要基督徒把這世界當作他們末世性的居所。
(三)變動中的世界觀的歷史:
(1) 希臘文cosmos的原意是「秩序」,它特別應用在人群(如國家)中的良好秩序上。用它來指稱宇宙或世界則首先是哲學上的用法;希臘人認為世界是秩序井然和美麗的。他們用人事的語言來描寫世界;也視人生秩序,乃是按照世界秩序的圖樣而行的。柏拉圖(Plato, 427-347)描寫萬有為一個cosmos,在其中「天地人神」彼此在友愛中相連為一。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也視世界為一個cosmos;神是天體秩序的保証;祂的完全而永恆的不動性,被萬物所仿傚,尤其是被星體,其次則被人所仿傚。在斯多亞學派(參 501501 斯多亞主義)中,神是滲透所有的理性(logos)。然而,就在這許多歌唱世界秩序的聲浪中,諾斯底主義(參 673673 諾斯底主義)卻以一個完全不同的「另一世界」來否定這個世界的價值。救贖就是逃離感覺世界,逃離肉身而進入另一世界。
(2) 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綜合希臘和新約基督徒的世界觀而認為,不僅結構和秩序的世界是美好的,就連物質的世界都是天主所造,因而亦都美好。但因人是天主面前的主體,因而宇宙為人類的幸福而言,其重要性便相當地削弱了:人心無法安頓,除非它安頓在至善(天主)的懷中;重要的,只有天主和靈魂,其餘的不足掛齒。整個實在界從靈魂的角度可劃分為:外在的世界,在靈魂中的世界,超越靈魂卻深藏靈魂深處的世界(天主)。
(3) 十二世紀重新發現亞里斯多德的思想,恢復了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企圖以數學方法來描寫及解釋自然的過程。
(4)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十七世紀,世界被視作一部由物理定律所規範的大機器如牛頓(I. Newton, 1643-1727)。不過,如果世界是一部機器,這部機器卻是由人靈所建構,因而也在它的權能範圍之內。然而人的能力卻不是毫無約制的。對康德(I. Kant, 1724-1804)而言,實在世界與現象界居於完全不同的層次,後者才是知識的對象,實在世界(作為存有物的整體而言)是不能被經驗的,它只是理想,是可能有的最完美知識的理想境界,也是所有不完美的知識的批判。
(5) 不僅康德滅除了世界的具體內容,尼采(F.W. Nietzsche, 1844-1900)更企圖把世界眨為盲目的、毫無意義的混沌,周而復始地運行不息。存在哲學家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過分強調人的結果,世界也僅僅是人類舞台上燈光的凝聚,是存有本身出現的地方。
(四)系統反省:
(1) 對世界的反省固然很早就有;但是直到今天,人類才開始用自己的觀念來理解世界;只有當世界為服務人生而被利用的時候,它才接受意義。人是世界中的存有物,世界的意義向他展開。換言之,這是人類的世界,它同時也是我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藉語言的中介而為我所認識。因為絕大部分,我都不是直接地知道,而是透過別人的報告和詮釋我才知道。這是一個不斷向我展示新的面貌,而同時又隱藏另一些面貌的世界;這是一個我在其中承繼許多可能性和負擔的世界;這是一個經常開展著新發現的世界,一個讓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以宗教的眼光去閱讀的世界。
(2) 世界雖在人類手中擴展和重整,卻仍然是先於人類生命的早存視野;人類在世界中與世界邂垢。「為我的世界」(world-for-me)先於任何可以有確定知識的「世界本身」(world-in-itself);「世界本身」(例如科學的世界式樣)只是一個客觀化的計劃的產物。科學的目的,乃是幫助人在宇宙的大能力中肯定自己,把自然界的過程納進科技的範圍;因而自然世界愈來愈變成文化的世界了。「為我的世界」只在人的計劃中呈現,不過代之而起的卻是另一種自然:人為的科技文化。
(3) 在人漸漸被自己的工程所窒息的危機中,人在這世界中找尋生命的意義。但是科技的世界,或是大自然的運轉流程都無法為他提供生命的終向。人存在的終極目標只有在天主自由而富解放性的臨在當中,才可找到。世界是天主的創造,是天主的禮物;它的意義不待人的給予;然而它的意義卻只有當人理解及切實執行祂的使命的時候,才會完全出現。因而世界的意義不會去除人的自由,反會光照人,給他指示方向。
參考書目:
參閱相關條文的參考書目。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