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普世教會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535 普世教會
535 普世教會

pǔshì jiàohuì

CHURCH, UNIVERSAL

參閱: 411411 教會  137137 地方教會  425425 教會學


(一)概念說明:

(1) 普世教會universal church,與地方教會及個別教會相對。普世教會指教會是一個普世性的,亦即全球性的信仰團體,地方教會及個別教會卻指對地方,亦即某一特別的信仰團體。普世教會的觀念基本上表達出大公教會的意義。大公性(來自希臘形容詞:katholikos=kata holou,按照全部),與至一性、至聖性、宗徒性一起同屬基督所創立的教會的四大特色。

(2) 教會的普世性可從三方面理解:1)教會可以被稱作普世,因為它是為所有人的,不管他現在或將來是否屬於教會,是否為教會這個社會機構的一員。2)在一個較狹窄的歷史意義上,教會也可以稱作普世性的,因為在實際經驗層面而言,它的確已經成為普世的信仰團體了。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組成今日世界的所有人類當中,它都是同樣地根深蒂固。3)教會正向著一個真正普世的信仰團體邁進,而這意味著,它吸引、純化、也提昇所有人類的豐富傳統。

(二)聖經:

(1) 舊約中潛在著兩種傾向:一方面是一種離心傾向:它慢慢地張開它的信仰觀,去包容所有人類以致整個受造界,雅威是唯一的真天主。以色列,天主子民,負有一種普世的特質。另一方面是一種向心傾向:它集中於以色列人,視之為天主對人類的愛的中心。如此,以色列,作為一個信仰團體,看來更像一個特別的宗教團體,許多宗教團體中的一個。

(2) 新約的特色,就是耶穌基督這一基礎性的事件(basic event)。這一事件是最特別,但同時也是最普遍的。新約初期,在公元一世紀新聚集起來的基督徒團體,自認為是一個普世的信仰團體,被派遣到普天下去,向所有人類宣佈天主國的喜訊(瑪廿八16~20),並且,要成為「世界的鹽」、「地上的光」(瑪五13~14)。

(三)簡史:教會是慢慢地實現它之為真實的普世信仰團體的特色,而教會歷史正彰顯出這段實現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有三個主要突破界限的時機:

(1) 基督徒團體從一個極度猶太氣息的環境轉變到羅馬帝國希臘文化的世界。這是外邦人的宗徒保祿的偉大成就,他建立起一般所謂的「基督宗教」(Christianity) (參 436436 基督宗教):包含整個歐洲社會、政治、文化、宗教的實體。

(2) 基督宗教從歐洲到世界其他大陸的擴展,這擴展從十三世紀末開始,到十六世紀達到全盛期。一個結合著歐洲、拉丁及士林哲學的基督宗教傳佈到全球各地;從地理上言,基督宗教真正變成了普世的宗教實體了。

(3) 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要成為真正「救恩的普遍聖事」的決定帶來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從西方單一文化的基督宗教轉變為多樣文化、多重中心、世界性的基督徒信仰團體。

(四)教會訓導:

教會訓導常常承認它的大公(普世)特性(DS 3-5, 12, 15,19, 21, 23,27-30, 36, 60, 126, 150)。近代多位教宗,以及梵二都曾在許多不同脈絡下重申耶穌基督的教會的普世特性,參閱梵二文獻《教會》憲章9:「教會應向全球發展,並滲入人類歷史中,同時卻又超越時代和國家的界限」(UR 2,4)。

(五)今日神學:

從今日神學的角度來看,教會的普世性(在今日人類當中,作一個普遍的家庭,並也以大地為家)包含下列四個交談:

(1) 繼續與各基督教會交談、合作,好能在豐富而多樣化的具體表達下提昇根本的合一。因為耶穌說過,基督徒的根本合一可以向世界作證,它們都源自同一位主基督(若十七21)。天主教會認為,羅馬教宗是基督徒的合一的一個很有力的象徵,教宗繼承並實行伯多祿的職權。

(2) 致力與所有非基督宗教信仰的人士交談,好能為今日更需要來自真實的宗教經驗之啟示的人類提供更有效的服務。今日大家都愈來愈相信,只有宗教信仰能夠為一個共同的、普遍被接受的倫理提供穩實的基礎。

(3) 與無信仰人士及無神論者交談,因為基督徒相信所有人類,如果按照自己的良心生活,都是天主愛的對象。

(4) 普世教會一方面要與社會邊緣、受壓迫、受剝削、貧窮的人站在一起,另一方面努力以福音精神影響掌權者及壓迫者。

普世教會經過以上四種交談與共融面對今日多元多變的人類情況,需要很大的創造性的彈性。


參考書目:

參考〈411411 教會〉、〈425425 教會學〉、〈44044 天主教會〉之書目。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