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
272 宗教批判
zōngjiào pīpàn
RELIGION, CRITIQUE OF
參閱: 266266 宗教 269269 宗教史 275275 宗教哲學 277277 宗教神學
278278 宗教現象學 268268 宗教心理學 274274 宗教社會學 617617 意識型態
(一)概念說明:宗教批判critique of religion是很難下定義的。它可以是理論性的(在哲學,宗教科學等),或實際行動的(在宣傳、迫害);可以來自外面,也可以來於宗教之內,範圍則從過時的數學公式之修正到異端的提出,都屬宗教批判之列。原則上,宗教批判對宗教生活改善或修正而言是基本而必要的。
(二)分類:
(1) 內在批判差不多在所有宗教中都以類似的形式出現:
1)大部份宗教開始時都是滿腔熱情的。隨著傳教上大規模的勝利,宗教也慢慢地固定下來:教義、上層菁英份子的出現,帶來禮儀及法律的全盛期。跟著就是妥協、折衷、與外在化所引發的危機與衰弱。改革就在這時出現,朝向內在化的目標。現代宗教實踐的特色,差不多處處都出現世俗化和非神話化(剔秘,參 352352 剔秘)的色彩;理性化的趨勢與保守的、傳統的思想常常發生衝突。
2)基督宗教和它的神學的歷史就是一本長期的宗教批判的歷史。分裂、反教宗、宗教改革、和異端的脫離就是內在批判在歷史中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教父時代已經致力使宗教批判成為神學的一部份了,在今日如此世俗化的思想形式下,批判的態度更差不多處處可見,它甚至反映在神學科目中:辯証神學、位格主義神學、超驗神學、存在主義神學、神死神學、大公主義、與其他宗教交談的態度等等,多少都反映出宗教批判的精神。
(2) 外在批判分別以理智批判和社會政治批判的形式出現。理智批判注意信仰和知識的關係;社會政治批判則以宗教與政權(政教)的關係為批判對象:
1)理智批判提出的問題有神的存在、啟示的可能性,及啟示與某宗教團體(教會)的相聯等。在歷史上,自從古希臘哲學家的神話批判以來,懷疑主義的傳統就一直揮不去。在近代,休謨(D. Hume,1711-1776)、洛克(J. Locke, 1632-1704)、康德(I. Kant, 1724-1804)、以至實証主義、實用主義都是它的孩子。維根斯坦(L. Wittgenstein, 1889-1951)的一句話清楚地綜合這一種懷疑精神:「凡是不能講述的都必須讓它沈默。」
2)社會政治批判不僅針對政教之間妥協性質的聯盟,及神學作為權力機構的工具;它也考慮宗教一般性的社會根源及宗教的社會特性(涂爾幹E. Durkheim, 1858-1917);神學和信仰為意識形態所綑牢並為其服務(馬克思K. Marx, 1818-1883)。此外,心理分析也指出個人宗教的無意識根源。也有一些人以宗教批判的心態把兩種態度對立起來:一方面有一種強調秩序、聽命、傳統及聖統組織的宗教態度,另一方面有一種致力維護自由、批判性反省、及民主管理的宗教精神。事實上,此兩種態度不一定就是對立的。
(三)宗教批判既是基本的因素,它不應該被武力鎮壓,也不應被漠視。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便清楚地指出與非基督徒交談的重要性。如此才能攜手合作共同為促進世界的人性化而努力。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