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萬有在神論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585 萬有在神論
585 萬有在神論

wànyǒu zàishén lùn

PANENTHEISM

參閱: 173173 自然神學  148148 存有論

194194 形上學  255255 泛神論  326326 流出說  143143 有神論


(一)概念說明:萬有在神論panentheism一詞是由希臘字pan (一切)、en (在)、theos (神)合成的,意即把一切事物都視為在神內的存有,但未吸收神的無限本性。認為在神與世界間實際上有著彼此依賴和可互換的關係,即不但世界依賴神,且神也依賴世界。此論把世界視為神的創造可能性的「圓滿」(fulfillment)。克繞思(K. Krause, 1781-1832)似乎為將自己的學說與泛神論(pantheism)和流出說(emanationism)區分清楚,而首先採用panentheism這字。今日此字意謂用一種「二極」(polarity)說法介紹「神」的概念時,「神」意含永恆與暫時,包含著世界卻又超越世界。

(二)簡史:

(1) 今日的萬有在神論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圖(Plato, 427-347),他的二極思想中,「太一」似乎包含了個別存有物。中世紀的斯各都.伊利基那(J. Scotus Erigena, 約810-877)主張,受造物本來是在聖言(天主第二位)內的「觀念」;此一說法趨向今日的萬有在神論。再者,他將天主身為創造者與天主身為萬物終向分別開來,後者意含世界萬物是神的「圓滿」,這點很像近代懷德海(A.N. Whitehead, 1861-1947)的說法。

(2) 此外,具「萬有在神論」傾向的思想家不勝枚舉,較出名的有印度的拉馬奴佳(Ramanuja, 1055-1137);大師艾克哈(Master Eckhart, 約1260-1327);尼克拉(Nicholas of Cusa, 1401-1464);謝林(F.W.J von Schelling, 1775-1854);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近代的懷德海所提出二極的天主:天主有原始的本性與結果的本性;伊克巴(Muhammad Igbal, 1875-1938)、德日進(P.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田力克(P.J. Tillich, 1886-1965)等等。

(三)綜合:1)萬有在神論基於「二極」原則,認為相反的兩者皆可為真,顯然與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邏輯原則(不矛盾律、排中律)不合。2)將「二極」概念應用在「因果原理」上時,因兩者互相依賴的關係,「果」依靠「因」,「因」也依靠「果」,導致因果原理名存實亡。3)主張明顯的矛盾論調,似乎為了逃避「類比」概念就應用單一範疇來解釋萬物的互相關係,但卻忘了只有透過「類比」,人才能描述「異中有同」的存有物,才能解決實在界中「一」與「多」的問題,而不致將一元論或多元論過度單純化。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