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3唯名論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463 唯名論
463 唯名論

wéimíng lùn

NOMINALISM

參閱: 148148 存有論  194194 形上學  344344 哲學

140140 西方哲學  20020 士林學派  697697 懷疑主義


(一)概念說明:唯名論nominalism來自拉丁文,包含兩部份:nomen名字,及-ism主義。唯名論係指十一、十二世紀有關普遍或抽象概念的形上學或存有學的價值而起的爭論。這一學說既然不承認普遍概念所指的意義存在於形下事物之中,因此也不承認普遍概念所指的意義存在於思想中。

(二)簡史:

(1) 玻斐留斯(Porphyrius, 約233-305)的《亞里斯多德範疇論導引》一書早就開了此爭辯的先河;此書到中世紀才出了名;此學說所提出的問題迫使柏拉圖(Plato, 427-347)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哲學面對各式各樣的懷疑主義(scepticism)。

(2) 雖然在羅塞林(Roscelin de Compine, 約1050-1125)前後的爭論中,語言和邏輯問題似乎最受人矚目;其實對形上學或存有學的質疑(指神哲學傳統的基本批判)才是真正危急且具震撼性的問題。羅塞林主張普遍概念或語言不指任何事物,祇是「發出的聲音」而已。亞貝拉(P. Abelard, 1079-1142)並未完全贊同他老師羅塞林的徹底聲音理論;亞貝拉的模式為:「普遍概念是指語言或名稱」(不只是聲音),意謂他拒絕早期的感覺主義(sensualism)而指向概念主義(conceptualism),且顯出他有採取「批判的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傾向或處於所謂的中介地位,好比日後的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即採用他的部分思想。歐坎(W. of Ockham, 1285-1347)主張概念主義(一般亦稱之為唯名論),他注重知識的條件和主觀性的問題。

(3) 歷史資料顯示唯名論是個模糊不清的名詞;如今它的價值尚未定論,只知大概沒有人會贊成徹底的唯名論。但它的確影響了中世哲學,甚至現代哲學。所有採「經驗導向」批判法的現代思想必贊同唯名論的主張,有時更明言自己屬唯名論。此類唯名論否認本質及存有學的優先性,並反對形上學。廣義的唯名論也涵蓋了其他各種不同的立場,如奧特古的尼克拉(Nicholas of Autrecourt, 約+1350)、埃義人伯多祿(Peter of Ailly,1352-1420)和比耳(G.Biel, 約1410-1495)等。這些「唯名論者的士林學派」(馬丁路德M. Luther,1483-1546即受其影響)引出的神學問題,大都來自聖經信理和形上學語言的認識論批判。但是,凡持此論調者,不得不承認傳統觀點的問題,如語言(思想)與存有、知識與信仰、哲學與啟示間的關係都有待商榷。

(三)直到今天,天主教的神哲學家對唯名論都持較消極的態度,因為它把形上學的主要論題過度簡化;而且,唯名論多多少少影響宗教改革(參 273273 宗教改革)及其神學,也影響現代批判哲學與反形上學的思想潮流。無疑的,二十世紀初,傳統哲學(尤其是古典士林學派)的復興並未成功,而邏輯實証論的語言哲學、存在哲學、馬克思主義(參 347347 馬克思主義)才都站在唯名論那邊。由於各式各樣的唯名論都有形上學的問題,故其中心問題─ 觀念在存有學上的有效性,一直都懸而未決。但若回顧哲學在歷史中的進步,就不難看出唯名論已經發揮作用,而且仍然蘊藏著解放的力量。因此,實在有必要積極評估唯名論(或更正確地說,概念主義),並在它加諸形上學的困難面前毫不畏縮。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