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461 異端
461 異端
yìduān
HERESY
參閱: 324324 信經 91091 正統信仰 267267 宗教分裂 318318 信仰真理
335335 真理 392392 神學認識論 418418 教會訓導權 414414 教會不可錯誤性
(一)概念說明:異端heresy一詞,源自希臘文haireomai (意即選擇),本是一種學說或學派的意思。在希臘化猶太人的圈子中,這個字則用來指明猶太主義中的一些宗教學派,如法利塞或撒杜塞等。可見這個字本是一個中性的、非貶損意味的詞彙。
(二)聖經:這種中性含義亦可見於宗徒大事錄中;保祿說他是按照他們教中最嚴格的「宗派」生活的(宗廿六5)。然而,當他被人指控是「納匝肋教派」的魁首時,他卻否認基督宗教只是猶太教中的一個「宗派」;他辯稱:我尊奉天主,是依照那「道」而行,他們卻把它稱為「教派」(宗二四5,14)。
然而,在保祿書信中,當保祿在基督徒團體的上下文中提到教派時,他指的卻是一些威脅到教會的合一的分裂組織(迦五20,格前十一19)。伯後二1更描述有一些「倡導使人喪亡的異端」的「假教師」。如此,異端此詞的用法就更接近日後此詞所代表的專有意義:指非正統的、分裂教會的離心運動。
(三)簡史:
(1) 從二世紀末葉開始,教父們大都把異端(heresy)和分裂(schism)清楚地劃清界限。雖然二者都是在公教會之外的有組織的宗派,然而異端卻包含教義上的錯誤,而分裂則專指對正統所持的異議。聖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說:分裂者由於褻聖的分離,異端者由於褻聖的教義。教父們常常都會把這兩個詞交換著來使用。因為二者都是從教會的共同生活中分離出來,那麼,到底這疏離是由於對錯誤教義的頑強執著呢?還是來自要生活於教會的紀律和崇拜之外的偏執渴求呢?這其實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再者,分裂雖然是實際上的分離,然而它大抵都會有一種潛在的神學問題,並且趨向表面化。正如聖熱羅尼莫(Jerome, 約340-420)說:沒有一種分裂會不倡導某些異端來支持自己離開教會。
然而並不是所有錯誤都是異端。異端者必須有一種頑強的意志,堅決否定教會所教導的教義。聖奧斯定以為:至於那些既非始作俑者,又沒有執拗地堅持,卻積極追尋真理的人,都不應被置於異端者之列。可見教父們強調異端宗教倫理的一面,以及它團體性的分離立場。
(2) 到了中世紀,士林哲學家比較注意異端倫理性的一面:那就是異端者有意而驕傲地從信友的共融中疏離出來,以及他們輕蔑地否認教會的紀律的態度,這種態度對信友的生活會帶來可悲的結果。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之後,這種更重視牧靈的異端觀仍然居高不下:異端不僅是否認教會所教導的啟示真理,更重要的,它威脅到信仰生活的完整,及頑強地輕視教會的紀律。
(3) 在十七及十八世紀對異端的看法又有了轉變。前述那種主觀的、牧靈因素被冷落了;異端變得主要是一種教義上的問題:一種客觀地非正統的教義,它與神聖的公教信仰真理相牴觸。在這種現代的思想型態內,從前的宗教倫理,及主觀的角度並沒有特別受到重視;相反地是客觀的教義立場成了整個注意的中心。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