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基督化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436 基督宗教
436 基督宗教

jīdū zōngjiào

CHRISTIANITY

參閱: 296296 耶穌基督  44044 天主教會  445445 基督教  412412 教會史

442442 基督徒神學 240240 非基督宗教神學  277277 宗教神學  416416 教會的合一  443443 基督徒價值


(一)概念說明:基督宗教Christianity大體上說指由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宗教。具體上說,今日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會以及在普世基督教協會(WCC)聯合組織的其他基督教會團體。研究說明基督宗教的本質有兩個理由:1)要分辨出基督宗教的主要成分及其他純偶然的歷史附屬品。2)為激發信友自由而理性的抉擇,基督宗教必須首先說明自己是什麼,為什麼要求人的信仰。基督宗教對自我的描述不必是爭論護教的結果。描述基督宗教的本質可以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內在」的自我表達(基督宗教有關自己及在教義上的訓導),一種是非信徒的「外在」描述。兩者都是合理的,後者不一定不符合基督宗教的本質。

從基督徒神學的觀點來說,基督宗教一方面是可見的普世基督徒之總和,另一方面基督宗教比可見的基督宗教還大,它也指那些可能生活在可見的基督宗教之外,卻由於天主聖三的恩寵而生活的人之救恩大團體。

(二)基督宗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這裡所考慮的是一些可以從外面觀察到的特質,正是這些特質讓基督宗教可以和其他宗教作比較:

(1) 基督宗教自視為人類的一種普世宗教:它並不以為自己只是宗教本身的一種相對的、特別的表現形式,而與其他因區域、文化、或種族因素而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結伴相隨。它堅持自己是天主藉著基督為所有人類而建立的。基督宗教因而視所有宗教、民族、所有文化中的每一個人都被召叫來分享天主聖三的救恩。基督宗教從沒有屬於一種單一的、封閉的文化。它起於東西之交會處,所以它的根幾乎直透所有早期的高等文明;而在歷史之中,它更事實地變成了一種世界性宗教。再者,基督宗教在歐洲歷史中傳播,正是這段歷史把全體人類融合起來成為一種單一的歷史。可是,若沒有基督宗教,這種統一的力量決不能發揮功效,而基督宗教卻不是被動地隨著西方文明的傳揚而傳揚,相反,它是藉著傳福音活動不斷向外擴展。這樣看來,基督宗教是真正地致力讓自己成為一種世界性宗教。它在時間空間上都是普遍的。

(2) 基督宗教是一種整體性的宗教:它的史前史可以追蹤到人類的最前頭,而它也堅定地固守了那些屬於古代傳統中最基本的東西,它擁有那些只存在於整體性文明中的因素。因此,它也對將來存有一個普遍的遠景,不怕在某一個時候遭受斥逐,或被判定為過往雲煙。

(3) 基督宗教是一種歷史的、啟示的宗教:它所包含對天主、對世界、對人類所說的話,原則上可以在歷史中任何時候被理性所把握,它所宣講的真理都在世界中,自由而恩寵性地出現在先知及耶穌基督身上。基督宗教願意藉著教會、傳承、記憶、遞嬗,把生活在歷史中的人類與啟示的真理串連起來,好能使人類「認識天主和天主所派遣來的基督」(若十七3)。

這種啟示,事實不僅是信仰的對象,也是信仰的原因。這種特色屬於可以從「外面」觀察到的基督宗教的一種記號;而基督宗教藉著聖事及聖經在歷史中不斷地接受天主聖三的啟示。

(4) 基督宗教是一種有教義的宗教:雖然基督宗教所帶來的天主與人類間的交往某一方面超越人的理解,然而這種某一方面不可理解的交往卻可以言語表達出來。不過,因為這些言語是以人間語言說出來,它們只能以相關的(relational)及類比的(analogical)方法來表達天人的交往。雖然如此,它們卻是絕對的真理,因為保證它們的是說話的天主自己,故而這些真理的意義雖歷盡滄桑卻仍卓然屹立。信理的發展超越人的控制,展現出一種內在的模式,融合各種不同的趨勢,帶動它的是一種超越的力量。基督宗教因而擁有一套清晰的教義,在教會聖統當局也有著教導的權威。

(5) 基督宗教自視為末世宗教:它以希望的態度對待歷史、對待它自己及人類的歷史性。雖然源於歷史,它卻自視不是導向將來的宗教歷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它是末世性的,即是這個世界時期最後的、不可以完全新的宗教來代替它。但它也是臨時的「旅程」宗教團體,動態地走向終極,走向歷史和宇宙的總結。基督宗教把它身邊的一切(世界、歷史、文化)一方面視為具有相對的重要性,即它不要把絕對的價值給予這個世界中的任何力量;然而另一方面它也並非否定世界、歷史及文化,只是要給予世界歷史及文化真正的有效性,它們保有相對的獨立性。

(6) 基督宗教是整合的宗教:它的教義和人生命中的所有領域都有關係。它對人也對社會說話,絕不以任何一方為優先。基督宗教是為每一個人的救贖而存在的團體。但它卻只能在一個可見的教會中完全出現來組織一個社會性的、有職務功能的宗教團體。它包括人的所有向度;基督宗教是一種理性的宗教,就是說,它不會把人的理性和批判的自我反省排拒於啟示與信仰活動之外(不同於信心主義和現代主義)。

(三)基督宗教在教義上「內在」的自我申述:

(1) 在基督宗教內,那位無限的、位格性的、神性的天主聖三在人間工作。身為造物主,祂和世界和人類截然不同;它從無中創造出和祂判然有區別的受造物,後者相對於祂,定向於祂這無限的奧秘,卻不能自己決定它與天主的準確關係,而必須留待天主去處理。

(2) 由於恩寵,天主自由地容許世界,尤其是精神受造物,分享祂的神聖生命。祂通傳自己,啟示祂自己的光榮和內在生命(三位一體),而這就是受造物的目標和終極意義。人的自我發展和「進化」都向著這無限滿全開展。

(3) 天主自由而恩寵地把人定向於祂的自我通傳,就是救恩和啟示歷史的超越根源及動力所在;這就是人的「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參 492492 超性);這種存在的基本狀況必然伴隨著具體的每一個人,他的崇拜、人間言語及行為。

(4) 人自由地接納(或拒絕)天主自我通傳;這接納可以出現在任何時候,在任何人類的歷史情況中。當這段恩寵的歷史被意識到,擁有真實可感的社會型式、清楚分明的教義、及制度化的體系,那便是狹義的救贖和啟示歷史。這就是「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在歷史中的客觀表達(教義、崇拜、宗教組織),它們隱然地出現在個人及集體的歷史中,特別是其倫理面上,也顯然地出現在所有宗教中。宗教生活,雖然有時和人的錯誤觀念、或在倫理上應受斥責的行為糾纏在一起,可是,由於天主普遍的救贖意願,人的歷史情況卻往往可以幫助他在信仰中實現祂「超性的存在基本狀況」(假如他沒有徹底地拒絕天主的自我通傳的話)。

(5) 要分辨救贖的歷史與淪亡的歷史,基督就是唯一而終極的標準。而那段在舊約中的「史前史」,由於它定向於普世救贖在默西亞身上的歷史顯現,以及它本身已為天主聖言以血肉的來臨作好準備,充分顯現出救恩史的特質。

(6) 天主父在基督身上,在聖神內的自我通傳便是恩寵;人自由地接納了,人便成義;在具體生活中,便是信、望、和愛。接受天主自我通傳的最高境界就是耶穌基督「二性一位的聯合」:在祂身上,天主的自我給予,和人的接納絕對符合,以最終極的方法,且在歷史中出現。當然,這並不是說,在祂真正出現之前,人便能確實知道這種可能性。

基督宗教承認這種最高境界已經出現在基督耶穌身上。這位「神─ 人」便是天主對世界的救贖意願的保證人、終極目標、歷史顯現和啟示。祂是「天地人」絕對的中保。當人相信耶穌基督就是相信天主(聖三中的第二位)以人的方式生活在人類中間,也相信在祂的生命、死亡、和勝利中,天主自己分享了人類的存在,人也肯定他自己經被賦予最終極的生命恩惠了。

(7) 恩寵和救贖的歷史不僅顯示天主聖三對世界的通傳,它們也指出,它們的領受者是由於其自身罪過實在不配這份禮物的人類;人自己在譴責中製造對天主的疏離。然而天主那無可比擬的救贖意願一方面承認罪的奧秘乃受造物本身無法補救的;另一方面也在自己的仁慈下包容它,並修復它。

(8) 耶穌基督願意建立一個可見的、有組織的團契,就是那些在基督內蒙救贖,也分享祂的神性生命,並公開地承認祂的人之團體,這就是基督宗教。它擁有有機的結構,由它的領導人物,是天主恩寵的末世顯現,在其信仰宣言中保留基督的福音,並藉聖事以有形可見的形式傳送祂的恩寵。藉著它的誡命及聖神的恩典,它管理它的成員。

(9) 基督宗教視每個人都擁有絕對的尊嚴,祂不管隱然地或顯然地都要面對天主作出義無反顧的終極抉擇。這行動的內容被信、望、愛三超德所規範,也包括滿全自然的倫理法,及天主的誡命。

(10) 教會(以及世界)都在通往天主最後啟示的旅程之中。在那裡,天主的自我通傳將會顯現出來。祂不再以人的標記為中介,將會毫不隱藏地、面對面地把自己給予祂的受造物,並與他們一起在無限的福樂中。

(四)基督宗教簡史:

(1) 按照以上所說明的,基督宗教不只是屬於外在歷史及文化的一種現象,因此,單單描述它在時空中的發展及結構、它客觀的表達方式還不等於講述基督宗教整個的奧秘。基督宗教是被賦予天主恩寵的人的內在生命,雖然這內在生命為信友們提供了信仰的明確動機,也提供了教會歷史的動機。為此,教義的歷史,聖人生平,神恩歷史,及教會內的奇蹟等……統統屬於基督宗教的歷史。同樣屬於這一段歷史的還有基督徒的救贖、悔改、致命、福音勸諭、服務窮人、堅拒世界的錯誤價值觀等……。它比那僅僅描述教會的社會結構、文化成就、教會與國家、文明、國際團體的關係等等的歷史更為重要。

(2) 只有當基督宗教真正成為普世教會(當它在所有國家所有文化中都擁有一種可見的歷史真實性)時,它才真正完全地成為它自己。它始自時空中的一個定點;那時空中的定點達成普世的時期及過程便形成基督宗教的第一大階段。第二階段就是普世的基督宗教,在普世人類統合(不一定和平地統合)的歷史中實實在在地作「地上的鹽,世界的光」(瑪五13~14);這個階段才剛剛開始。第一階段通常被劃分為幾個時期:1)教會的成立(宗徒時期、初期教會)。2)早期教會吸取它周遭的文化和政治世界(這環境也組成將來西方世界的歷史):教會與希臘羅馬文明第一次敵意的接觸(君士坦丁以前的時期)及後來與羅馬帝國積極而正面的關係(君士坦丁時期)。3)教會普世傳教的準備(中世紀的教會)。4)從本來只是西方的區域教會進展至普世教會(從「現代時期」的開始直到今天)。

(3) 這種對周圍世界的吸收(在內容,也在區域上)也是一段愈來愈分離的時期;教會愈來愈意識到它與周圍環境「存有上的不同」。綜合而言,基督宗教於周圍環境的分離過程中,可以分辨出兩段時期:首先是帝國的教會,它從君士坦丁一直伸展到聖職敘任權之爭(investiture dispute);在這時期內,教會生活在政治社會之內。其次則是兩極對立的時期,那就是基督徒帝國與聖統職之間的衝突對立;它結束於法國革命。整個第一段時期又可再細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概念上的發展以及信仰在其客觀真實性上的說明(教父及中古神學及神修);其次則是主觀的反省,從現代時期開始,至文藝復興、古典人文主義及宗教改革時期。這時候的特色是獨立的理性信證學;在聖經批判學(參 573573 聖經批判學)及信理史(參 311311 信理史)上形成一種新的歷史批判意識。看來,這第二階段的工作還有一些尚未完成。

(4) 因為基督宗教的歷史就是「天人」之間交談的歷史,它的核心及真正起源就是天主和人類在耶穌基督身上的親密的交談。在親密交談中,基督宗教必須把自己的概念建基在許諾的將來之上;基督宗教的歷史必須凝視將來,才能正確地看清過去;如果它不看過去和未來,它則只會無可避免地淪落為一般性的世界歷史和一般宗教歷史的一部分罷了。

(五)基督宗教的絕對性:

(1) 概念與問題:

1)為許多傳統,排他性的(exclusivist)基督徒神學家而言,基督宗教的絕對性的意思是說,基督是唯一救恩的宗教,它排除其他宗教的得救的可能性。他們指出的理由是:基督宗教是天主最終極的自我顯露,為任何時代的人完全有效,它是最後的,不容超越。

2)許多今日基督徒及包容性的(inclusivist)神學家認為,這種聲言不僅是不能忍受的僭越無禮,本身更相反於對其他宗教的價值的肯定。它切斷一切交談的可能,而且是盲目的宗教狂的根源。再者,它也與罪惡累累的基督徒歷史有所衝突;最後,它似乎輕視了所有人類邁向進步的努力,也令任何世間事物的神學變成不可能。

(2) 神學理論:基督宗教的絕對要求是一種嚴格的神學命題,也就是說,它不能由一些來自比較宗教或宗教哲學的證據所建立。當然,信仰也不能相反經由人的理智所證明的事實;反之,信仰看清這些事實,而從它自己的觀點重新詮釋它們。用神學方法來說,基督宗教的絕對要求意即基督宗教是一種末世的宗教。當聖經說時間的圓滿已經在基督來臨時來到了(谷一15;迦四4),它已經宣佈了這事實。基督宗教必然是絕對的,因為基督徒們相信耶穌就是默西亞、主、天主之子、天人之間的唯一中保(弟前二5)。天主第二位實在地吸取了人性,這樣祂說出了自己,把自己通傳給祂的受造物,一次而永遠地不能被超越。這個天主的行動也是人最高的不可丈量的圓滿;完全配合人存在的絕對奧秘。因而基督事件(Christ event)不僅沒有違反人性,反而在每一層面上都使人性達到圓滿。 

基督宗教的絕對要求意即絕對地接受及肯定一切真正宗教的價值和世界的意義,因為在基督內,天主已經絕對而不容撤回地吸取了具體的人性。基督宗教的絕對性不只是一種聲明,更可說是一個喜訊:它宣佈世界和一切的真正人生觀及宗教不是空虛無價值的,也不是荒謬無聊的,因為天主已經接納了它,並且以天主獨有的大愛珍愛著它。

(3) 基督宗教的末世性與它有關本身絕對性的聲明:

1)基督宗教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包容性的,它沒有排斥其他宗教,而致力發現它們所包含的真理;事實上,基督宗教的特性催使它與其他宗教及哲學進行交談。然而在另一方面,基督是法律的圓滿也是法律的終結(羅十4),祂滿全法律也取消法律。基督宗教對其本身及對其他宗教的瞭解上,經常以似是而非(paradox)的思想及言語說明二方面的神學意義;換句話說,基督宗教肯定又某一方面修正其他宗教;即基督宗教滿全人間的宗教與文化,同時也審斷它們。

2)「時間的滿全」從具體中出現,它來自「時間已滿」的宣講。只有當一個具體的人、宗教、或文化聽到基督宗教的宣講,而領悟了基督宗教有關本身絕對性的聲明,卻沒有誤解它(為殖民地主義,或文化的帝國主義等等),此時這「時間的滿全」才會來到那個人、或宗教、或文化身上。如此說來,即使在今日不少人仍然生活在前基督宗教時期。

3)末世滿全在「已經」和「尚未」中間徘徊。今日人類的情況已被一種張力所控制,那就是被救恩史與俗世史、教會與世界、自然與恩寵、創造與盟約、法律與福音之間的張力所控制;只有到最後,天主才會「成為萬有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

4)基督為人類的緣故取了具體的人性,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如此乃一次而永久地救贖了人類。作一個基督徒就是效法這種代表性的聽命,參與其中;真正表現基督宗教的絕對性,就是這種把個別性與普遍性聯結起來的信、望、和愛。基督宗教的使命不但在救贖個別的人,他們原則上也可以在這可見的團契以外獲救,如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所說(LG 16),而且也救贖整個人類,即宣講天主聖三的愛、為希望見證、做「世界的光,地上的鹽」(瑪五13~14),好能在世界中作標記。

5)基督宗教的末世性和絕對聲言,並沒有令教會的真正歷史性變成不可能。可見的基督宗教本身不是絕對的;它也必須成長達到基督圓滿的程度(弗四13;哥二2)。為基督宗教來說,基督的圓滿是禮物也是目標,它還要被基督聖神帶領,走向所有的真理(若十四26;十六13)。因此,神學和教義上的發展是可能的。在這世代中,基督徒們對信仰和教義的把握仍未完美,而他們仍是一個旅途中的罪人的宗教團體。

6)基督宗教並不否定,反而肯定人類進展(參 539539 發展)的神學意義。天主的啟示經常以人間言語,經由人的器官說出來。今日在技術、經濟和科學方面趨向人類大融合的巨大力量也許正為全體人類要回應基督宗教愈來愈真實的普遍性作準備。基督徒並非宣講一種愚昧的樂觀主義,或幼稚地以為所有世俗的進步便等於宗教上的進步。世俗的進步讓人類可以用集體的「是」或「否」來回答福音的訊息。當基督徒說基督宗教是一種絕對的宗教時,他們的意思是:恩寵(參 353353 恩寵)已經絕對地許諾給所有的人,它也要求所有的人作出絕對的抉擇。


參考書目:

張春申,《基督的教會》,台北:光啟出版社,1989。

漢斯昆(H. Kueng),楊德友譯,房志榮校,《作基督徒》二冊,,台北:光啟出版社,1994。

D'Costa, G. Theology and Religious Pluralism: The Challenge of Other Religions. Oxford: Blackwell, 1986.

───, ed. Christian Uniqueness Reconsidered: The Myth of a Pluralistic Theology of Religions.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7.

Dulles, A. Models of Revelation. Garden City: Doubleday, 1983. 174-192.

Dupuis, J. Jesus Christ at the Encounter of World Religions. New York: Orbis Books, 1991.

Guardini, R. L'essence du Christianism. Paris:Éditions Alsatia, 1948.

Harnack, A. von. What is Christianity? 1901.

Hick, J. and P. Knitter, eds. The Myth of Christian Uniqueness: Toward a Pluralistic Theology of Religions. New York: Orbis Books, 1987.

Kueng, H. Christianity: The Religious Situation of Our Time. London: SCM Press, 1995.

Phan, P. C., ed. Christianity and the Wider Ecumenism. New York: Paragon, 1990.

Rahner, K. Foundations of Christian Fa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 of Christianity.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78.

Ratzinger, J.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ity.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70.

Schmaus, M. 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Dublin,1961.

Wong, J. H. "Anonymous Christians: Karl Rahner's Pneuma-Christocentrism and an East-West Dialogue." Theological Studies 55 (1994):609-637.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