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356 秘教
356 秘教
mìjiào
MYSTERY RELIGION
參閱: 266266 宗教 278278 宗教現象學
268268 宗教心理學 280280 宗教經驗 272272 宗教批判 600600 奧秘
(一)概念說明:奧秘mystery這字源於希臘文的動詞myein,意即關閉,和閉眼、閉口有關;入教者通過秘密入教儀式後稱為mystes。秘教的主要特徵有聚餐、共舞和儀式。
秘教是希臘、羅馬帝國境內的秘密宗教;源於世界數處原始民族所舉行的部落儀式,其儀式(不是正式公開的宗教提供的)提供給人可感受到宗教經驗的方式,並分享神明或英雄的生命,期待死後的生命。秘教的流傳在基督宗教初期的三世紀內達到最高峰;當時人人都可在此類秘教中任選一種去加入。
(二)古代秘教概況:
(1) 土生土長的希臘秘教最大的是厄婁烏息(Eleusis─ 女神Demeter和愛女Kore);此外有彫尼索(Dionysus,生育神兼酒神)、敖爾費斯(Orpheus)等秘教和受其影響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580-500)與柏拉圖(Plato, 427-347)等學派。
(2) 至於羅馬帝國境內最盛行的秘教是埃及的依息斯(Isis,愛神),其他尚有小亞細亞的皇母(Magna Mater,與其夫Attis)、波斯的米特辣(Mithra,女神Mithras是光神)、敘利亞的阿多尼(Adonis,生育神)和首耳(Sol,太陽神)等秘教。到了後期,許多秘教漸漸吸收其他神祗敬禮的神話。由於羅馬特殊國情,加上人民對歸屬感及手足之情的渴求,因此這種不分國籍、種族、出身和階級,對一切人都一視同仁的秘教,便吸引了不少人。
(三)古代秘教與基督宗教:
(1) 基督宗教的興起正值秘教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怪不得有些學者懷疑兩者關係密切。因帝國政治、社會、人文等特殊狀況,使得兩者在各方面都有類似的發展,故有相似的特徵,如入教預備期、齋期、洗禮、聚餐等。又初期教會思想家如亞歷山大的克雷孟(Clement of Alexandria, 約140-217)和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都曾借用柏拉圖學派的觀念來解說教義。再者,秘教與基督宗教有很多用語也相同(如ekklesia聚會)。但也有不少宗教用語被教會採用後卻改變了原意(如聚會規定,與哲人意見之dogma成了固定的教義)。其實,秘教和基督宗教迥然不同。前者只能溯源至部落的神話,後者則有歷史人物(耶穌)和事件(福音)為依據;前者的教義常變動不定,後者則一次而永遠地固定在新約聖經上;前者的神學也遠不如後者的發達;彫尼索和依息斯秘教中有性儀式,而基督宗教則無此禮。至於新約(尤指保祿書信)中三十次用mysterion (奧秘)一字,從晚近發現的谷木蘭(Qumran)文件就可證明不是指秘教。
(2) 在313年,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I, 324-337 (東方), 羅馬皇帝306-337)敕米蘭令(Edict of Milan),使基督宗教合法化後,秘教便式微了,只有少數老貴族和新柏拉圖主義者(參 610610 新柏拉圖主義)頑抗到四世紀末方告瓦解。其後,有些哲人仍將秘教教義混在柏拉圖學說(參 300300 柏拉圖主義)中,傳給拜占庭境內的宗教思想家。中古世紀及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參 13013 人文主義)的思想家也受到秘教的影響。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