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希臘主義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
211 希臘主義

xīlàzhǔyì

HELLENISM

參閱: 81081 文化  140140 西方哲學

650650 歐洲神學  168168 自然宗教  673673 諾斯底主義


(一)概念說明:希臘主義Hellenism一詞,自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便用來指稱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336-323)在遠征勝利後(公元前334)所推行的希臘文化運動。希臘文化隨著軍隊的足跡深入近東和中東一帶,使原來不屬於希臘文化的民族,也漸漸接受希臘文化。

到羅馬帝國繼承了希臘帝國,希臘主義也隨著羅馬的勢力更為廣傳,慢慢進入西方。而所謂希臘文化主義時代也因此延後至公元後三世紀甚或五世紀。當然,在與各種外國文化密切接觸後,希臘文化本身也起了顯著的變化,與古典時期的希臘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希臘主義一詞也就用來指稱這時期的希臘文化,以別於古典的希臘文化。

(二)希臘主義對基督徒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光看新約廿七卷書全部以希臘文寫成就知道了。公元二至四世紀,教父時候,尤其是希臘教父,也顯然在希臘的思想形式下反省基督徒的啟示。希臘主義在基督徒教義和神學的塑成和發展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

(三)希臘主義的特色包含下面幾點:

(1) 占星學:占星學開始於巴比倫。這種古代的卜算之學有著很深的宇宙論根據:天體原係依據一種可以科學卜算的固定秩序來運行的;而人事則緊繫於天體活動。因而世事也可根據個人的出生時日預先占出來。這是一種宿命的理論,它所關心的不是以個人的命運為中心;而是以團體為中心。

(2) 君王祭禮:這是一種繼承自古代的宗教遺產。美索不達米亞諸國很早便把君王與神祇連起來,如古代的埃及法老王便是。相傳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探問亞敏(Amum)的神諭,當時埃及司祭曾對他呼號為「亞敏神之子」;自此,亞歷山大便有意強制地施行這種祭禮。不過也有人說,對亞歷山大的祭禮開始於亞歷山大死後;至於把在世君王奉為神祇則始自仆托肋米一世(Ptolemy I, 323-285)。只是這種對君王的祭禮很快便變成一種在政治上的示忠;在宗教層面上的信念反而成了次要。君王祭禮在多神教中是可接受的事;只有當它與信仰一神的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相遇之時,才會引起劇烈的衝突。舊約瑪加伯傳便是這種衝突的最佳說明。

暗示在君王祭禮中的是人神的一體關係。二者之間並無顯著鴻溝。許多希臘神話的英雄都由人(母)神(父)所生。事實上,神有許多種,有人生而為之,有人致力得之。因此,有些被奉為神的人是毫不相稱神的稱號的,仆托助米之後的許多希臘羅馬帝王便是。

(3) 魔術、奇跡:這是神的記號,是神透過人的中介給予干預之意。這個人通常是個學問淵博之士,對神必恭必敬,但最重要的是記得正確的咒語(及姿勢),以及知道所呼號的神祇的主要功能。在希臘時代,奇跡主要是為治病。因為疾病是惡魔的傑作,所以要戰勝疾病,首先就要診斷:就是要正確地認出且呼喊出這惡神的名字,然後才能命令他離去。這種現象與新約的治病驅魔奇跡有不少雷同的地方(如谷五1~17)。此外,求醫者也可以睡在神廟中,希望神藉夢境或神視給予醫治。

(4) 神諭:希臘傳統中,神諭的代言人稱為先知。他有神力附體,神態有若瘋狂。通常,神諭的能力是連於某特別地點及某有關神祇的,例如德耳斐(Delphi)就是神諭的聖地;其中,主要神祇即理智之神阿波羅(Apollo)。求問神諭有很繁複的程序,而求問的內容可以大至國家軍事,小至個人命運。

(5) 宗教的混合主義(syncretism) (參 485485 混合主義):希臘宗教的最大特色就是混合主義;兩個本來不同的神(也許能力和功能都相仿的)現在混而為一,甚至連他們的祭祀也結合起來。例如羅馬的主神丘比特(Jupiter),就與希臘的至上神宙斯(Zeus)結合為一;又例如埃及的色辣丕斯(Serapis),在傳到希臘後也被等同為宙斯,並且在外形打扮上也變得與宙斯相似;與農業有關的神尤其如此,例如五榖之母神本來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但慢慢的其中較有名的一種脫穎而出,終於涵蓋了其它母神。宗教混合主義的許多結果之一就是容忍和同情,與其他宗教人士很少產生磨擦和仇恨。混合主義也會導至泛神論的產生,甚至加速對一個神聖實在界的追求。希臘哲學早有這種思想,認為在許許多多神後面其實只是一個神聖實有。

(6) 對宗教的排斥:很奇怪地,尤其與上一點連起來簡直就是互相矛盾地,就是在希臘思想中竟然也有一股排斥宗教的暗流。公元前五世紀的辯士(sophists)就是著名的反宗教人士;而在辯士之前,早有機械論者亞納克撒各拉斯(Anaxagoras, 約500-428)首倡懷疑的種子。諸辯士中,又以普洛大各拉斯(Protagoras, 約480-410)的相對主義為最有名。而部分犬儒學派(Cynics)也鄙棄宗教信仰。

(7) 哲學:希臘主義時代,最有名的哲學是伊比鳩魯主義(Epicureanism)和斯多亞主義(Stoicism) (參 501501 斯多亞主義)。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1)受原子論的影響,以為一切皆係原子。但他並沒有否認神的存在,只認為神對人漠不關心,因而人對神的恐懼及對死亡的恐懼都是毫無根據的。智者因為無懼於死亡,故能保持心神寧靜,而達致人生的最大幸福。因而哲學的目的就是得享快樂的生命,而還在於知道快樂的範圍和限制。


參考書目:

Cohen, R. La Grèce et l'hellenisation du monde antique. 2nd. ed., 1948.

Rostovtzeff, M. I.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 3 vols., 1941.

Tarn, W. W. and G. T. Griffith. Hellenistic Civilisation. 3rd. ed., 1952.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