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進步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522 進步
522 進步

jìnbù

PROGRESS

參閱: 665665 歷史  520520 進化  539539 發展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


(一)概念說明:進步progress來自拉丁文的名詞progressus (向前進),包含兩部份:pro-往前,及gradus:步驟。進步涵蓋人類所關心的各種領域,如科學、經濟、文化、宗教等,但幾乎沒有人主張人類在各層面各領域「同時進步」的。任何基本的探討想將「進步」概念定位在適當的觀點上,都須從歷史和歷史性的背景著手。道森(Ch. Dawson,1889-1970)認為進步的學說是指相信這世界在各方面一天會比一天更好。但他又補充道:世界現狀使得持此說法的人少之又少。在神學上,「進步」學說指人類在神的指引下朝著超性(參 492492 超性)的目標向前邁進。這類的歷史概念限於救恩史,聖經和早期的教父作品即採此立場。

(二)簡史:

(1) 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ism)持歷史循環說;伊比鳩魯主義(Epicureanism)把「進步」看成「因著對本性更好的瞭解,而由恐怖與不人道中解放出來」。猶太基督徒宣揚「末世的希望」,卻遲遲未見基督光榮來臨(parousia)。

(2) 後來受奧斯定思想(參 601601 奧斯定主義)的影響,而認為天主之城只在世末時才會顯示出來。聖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未專論此觀點,主張萬物與人來自天主,終必透過歷史中的「道路」,基督,回歸天主。長久以來,把「進步」與「天祐」(參 51051 天祐)視為同義字。

(3) 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如康德(I. Kant, 1724-1804)等,使「進步」一詞逐漸取代了「天祐」。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以「理智的精神」取代了天祐。因著孔德(A. Comte, 1798-1857)、達爾文(Ch. Darwin, 1809-1882)、海克爾(E. Haeckel, 1834-1919)等的影響,「進步」一詞成了十九世紀的口號。馬克思(K. Marx, 1818-1883)更以唯物的經濟因素來取代天祐;他把進步概念轉成有力的口號,影響了歷史路線迄今。

(4) 二十世紀基督教的庫爾曼(O. Cullmann, 1902- )主張新約宣揚的是救恩史,即基督的歷史事件是介於創世與基督光榮來臨間的歷史中點。但布特曼(R. Bultmann,1884-1976)則堅稱救恩史以耶穌為終點,耶穌之後端賴歷史中的個人以存在性決定將自己匯入基督的救援工程中。天主教的德日進(P. Teilhard de Chardin, 1881-1955)基於進化思 想認為人類將日漸拉近距離而成一個屬於基督的超人,而基督則屬於天主(格前十五28)。

(三)通常基督徒較偏向於把進步與救恩史密切相連,因為今日世界有成長也有衰微;有前進也有倒退,有的從罪惡中轉向恩寵,也有由恩寵墮入罪惡的,因此,不見得一天比一天更好。由於「進步」概念的起源尚未明朗化,以及進步大勢趨向俗化主義(參 308308 俗化主義),使教會迄今對它仍採保留的態度。可是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卻對「進步」概念重新加以評估,將「從科技進步到世界的人化」與天主的國連在一起(DS 39)。

從歷史觀點看,進步有如衰退同樣是相對的、臨時的。通常所說的技術進步理應包括科學、藝術、哲學等等方面的技術;但因現代藝術和哲學的成就未必趕上或超過前代,故進步概念顯然不適用於此二領域。至於文明史上因進步所帶來的損失(如生態環境的破壞)已成為備受矚目的問題。因襲盲從、保守主義,把傳統文化與社會形式建立在意識型態上,或對進步的無耐心,甚或無動於衷與冷嘲熱諷等都是可怕的歪曲現象。真正需要的是超然的立場,容忍、鼓勵、負責地接受、以及創新的回應。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