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基督徒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442 基督徒神學
442 基督徒神學

jīdūtú shénxué

THEOLOGY, CHRISTIAN

參閱: 436436 基督宗教  385385 神學 43043 天主教神學

446446 基督教神學 45045 天主聖三  449449 基督論  354354 恩寵神學


(一)概念說明:基督徒神學Christian theology一詞指以基督宗教與基督信仰為其首要來源及對象的神學形式。基於其他宗教信仰,其對應夥伴則是,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與佛教神學。基督徒神學已發展成兩個主流,就是天主教與基督教神學。本文主要在解釋兩個主流的共同特點;至於天主教與基督教神學的特色則分別著文論述。

(二)基督徒神學史:基督徒神學史已由神學史家以將近兩千年的不同階段予以描述。至少可清晰劃分出五個階段:新約時代、教父時代、中古時代、現代、當今。但是,不論用什麼分法,基督徒神學史顯出基督徒神學不斷在兩個變數中向前移動:一方面忠於耶穌基督啟示奧蹟內的起源,另一方面則在天主恩賜的歷史階段中,向著各種接踵而至的挑戰、權威、問題與需要開放。

(1) 新約時代的基督徒神學:有各種關於耶穌基督奧蹟的新約神學(參 612612 新約神學),已眾所週知。舊約為其神學論證的有力起點;同時四周的希臘文化環境開始引起初世紀教會神學反省的問題,如:怎樣應付物質與精神的形上二元論、尋求人生價值的終極準則、內在與超越世界間的橋樑、一與多,即絕對的一與天下萬物的問題、以及宇宙間許多強大神靈的問題。新約基督徒神學明示這個基本事實:基督奧蹟不能只從一種神學觀點及加以充分、斷然地描述。

(2) 教父時代的基督徒神學:教會面對希臘文化與羅馬帝國為其交談夥伴。那是個明確、純質的文化環境。護教者試圖用有教養的人所使用的語言向他們說話,亦即基督徒神學,因天主聖言成為人的降生奧蹟之啟發,從最初就設法使自己本地化。首先嘗試草擬神學系統,如奧力振(Origen, 約185-254),開始使用術語。在奮力對抗馬西翁(Marcion, 約85-160)與諾斯底派(參 673673 諾斯底主義)中,基督徒神學更進一步的思考其與舊約的互相連續;它抵抗當代宗教哲學的一些錯誤思想,如幻象論(參 86086 幻象論),在奮力對抗蒙丹派(參 629629 蒙丹派)、諾伐軒派(Novatianism)、與異說者的重洗論爭辯時,教會學開始成形;此教會學配合教會在制度與法律上謀求發展及前進。聖經正典亦開始欽定,並且成為神學反省的主題。

東西方教父主要從事三種神學題目的思考:1)三位一體論(面對亞略主義)。2)基督論(面對奈斯多利派與一性論)。3)恩寵論(面對白拉奇主義的威脅)及「本性」為悲觀主義的論調沾污,尤其在聖奧斯定(Augustine, 354-430)的思想中。由希臘文化、新柏拉圖派(參 610610 新柏拉圖主義)、羅馬帝國及其法律思想的歷史環境,這個階段的基督徒神學沒有發展出詳細的歷史神學與末世論。

(3) 中古時代的基督徒神學:古代以柏拉圖主義(參 300300 柏拉圖主義)與亞里斯多德學說(參 221221 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形態出現。中世紀基督徒神學的許多學派,如:奧斯定學派、多瑪斯學派(參 185185 多偶制)、方濟神學、思高神學(參 303303 思高學派)、唯名論(參 463463 唯名論)都強烈顯示一種共同心態:信仰尋求理解。這時代的神學對神學與哲學中的權威很敏感;聖經相似一種教科書;神學思想直接注意「客體」,把作神學工作的「主體」也當作一個神學反省的客體;所有初傳的要素都在不同的強度上成了神學反省的對象。它非常注意對天主三位一體、天使論、原罪、聖化恩寵、成義、二性一位的結合與聖事的理論的了解。普遍救恩史、救恩論與末世論皆納入系統,卻仍以科學發展以前的一種意象語言討論。

而教會論則沿實際問題的路線發展(如教會與國家、教宗與皇帝間的關係),這種教會論較屬於教會法的範圍,神學向度不太明顯。

(4) 現代的基督徒神學:在宗教改革時代(參 273273 宗教改革),基督徒神學分成兩個主流:天主教與基督教神學。一般來說,基督徒神學多忙於教會內部的問題,而不接受「現代」及其先驗思想的挑戰:這「現代」使人注意思考的主體本身;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鼓勵理性主義者(參 398398 理性主義)批判宗教、意識型態與社會,包括基督宗教。基督徒神學於是轉成較為防衛的姿態,反抗理性主義與現代主義,要求其為真正信仰之學問的權利。但大部分仍未開始與現代坦白交談,而現代已是「轉向主體」及促進精確科學萌芽的時代。

(5) 當今的基督徒神學:基督宗教正遇到多元文化,影響所致,必然產生多元基督徒神學。在不同的文化、宗教與社會、政治環境中,各種形式的基督徒神學正在發展,例如:非洲、亞洲、中國、歐洲、印度、印尼、日本、韓國、拉丁美洲、菲律賓、與第三世界的神學(見這些主題的各條文)。

(三)今日基督徒神學的挑戰甚多:

(1) 基督徒神學是學術:這要求不斷反省,並確定說明其目的、作用與方法。身為整個學術界中許多學術裡面的一種,必須解釋自己的認識論與理論及實用界之間的中介形式。它應當合理地敘述以下的事實:有些形式的基督徒神學比較傾向理論科學,其他形式則較傾向應用、實用科學,甚至到宣稱基督徒的實踐是真理的最後準則之地步。

(2) 基督徒神學是信仰或救恩之學問:要明白解釋其在基督徒團體生活中的基礎(包括聖經與傳統)。基督徒神學應當以此基礎日益向婦女的貢獻自我開放;就是說,要支持婦女神學(參 487487 婦女神學)運動的原則,以後將婦女的直覺與維持生命的力量帶入神學事業中。陰與陽是一個包含一切動力的生命中兩個充滿活力、密不可分的力量;基督徒神學會一天比一天採用這樣的陰陽典範來工作。

(3) 基督徒神學是與其他非基督徒神學(參 240240 非基督宗教神學)交談的夥伴:一方面要堅定把持耶穌基督是天主子與人子的中心信仰;另一方面要不斷尋求對「耶穌基督絕對唯一中保」更仔細的了解,尤其是與其他在宇宙救恩過程中有其積極、特殊作用之宗教的關聯。

(4) 基督徒神學,與其他神學,將一同設法面對今日人類的大問題:如正義、人權、團體、和平、與環境。在這個意義上,基督徒神學必須放棄先前以基督宗教為中心的封閉思想方式,學習作全球性的開放思考。


參考書目:

池鳳桐,《基督信仰探源》,台北:恒毅月刊社,1989。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譯,《合一教理》,五冊,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78-1982。

漢斯昆(H. Kueng),楊德友譯,房志榮校,《作基督徒》二冊,台北:光啟出版社,1994。

劉小楓,《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理:二十世紀神學引論》,香港:三聯書店,1990。

Brinkmann, B. R. To the Lengths of God: Truths and the Ecumenical Age. London: Sheed and Ward, 1988.

Kern, W. "Theologie." Neues Handbuch theologi-scher Grundbegriffe, vol. 4. Ed.

P. Eicher. Muenchen: Koesel-Verlag, 1985. 183-194.

Kueng, H. Theology for the Third Millenium: An Ecumenical View. New York: Doubleday, 1988.

Pannenberg, W. Basic Questions in Theology, vols. 1-2. London: SCM Press, 1970-1971.

Rahner, K. "Theologie." SM, vol. 6. 233-246.

───. Foundations of Christian Fa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dea of Christianity. New York: Seabury Press, 1978.

Vorgrimler, H. and R. Vander Gucht, eds. Bilanz der Theologie im 20. Jahrhundert, vols. 1-3. Freiburg: Herder, 1969-1970.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