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388 神學史
388 神學史
shénxué shǐ
THEOLOGY, HISTORY OF
參閱: 385385 神學 412412 教會史 311311 信理史 401401 教父學
(一)概念說明:神學史history of theology一詞指出神學這門學術的歷史過程。一般可以把神學史分成三方面來說明:
(1) 廣義而言:神學是有關神的學問,或說是神與受造界關係的學問,或是論有關神明的道理及崇拜。神學史就是指非常龐大的人類宗教歷史的描寫。
(2) 狹義而言:神學是有關宗教信仰學術性的研究及系統的解釋。每一個宗教信仰團體皆有其神學,如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基督宗教。神學史在狹義方面包括對這些特殊的神學歷史過程作有秩序的、整體的描述。今天,世界上各宗教團體間的信仰交談日趨活絡,其結果導致神學與神學之間的交談也要日趨增加。神學交談則以研究神學史為其基礎。
(3) 最狹義而言:神學就是基督徒的神學,神學史就是有關基督宗教信仰學術性的研究及系統的解釋。
(二)在本文只談論基督徒的神學史;可分三大階段:古代、中古時代、近代。近代又分三個範圍: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在每一大階段中,本文提出兩點:其特色及一些具代表性之人名或著作。
(1) 古代(一~七世紀):
1)一~二世紀:有末世的心態,鼓勵基督徒為信仰奮鬥、見証,強調耶穌的重要性。代表人物及著作有Clement of Rome, Ignatius of Antioch, Polycarp; Letter of Barnabas, Pastor of Hermas等。
2)二世紀:開始與希臘哲學交談辯論,特別是與柏拉圖思想(參 300300 柏拉圖主義);基督論的開始。代表人物及著作有:Aristides, Tatian, Athenagoras, Justin the Martyr, Theophilus; Letter of Diognetus等。
3)二~三世紀:漸漸開始發揮系統神學思想,尋找正確的信仰準則,建立神學學術詞彙。有Tertullian, Clemens of Alexandria, Origen, Irenaeus of Lyon, Hippolytus等。
4)三~四世紀:建立神學學派,特別論耶穌基督的奧蹟及天主三位一體的道理。強調神祕學,同時也發揮實証神學、釋經學的方法,強調耶穌基督的人性。亞歷山大利亞學派有:Athanasius, Cyril of Alexandria;卡帕多西亞的教父有:Basil, Gregory of Nazianzus, Gregory of Nyssa。安提約基學派有:Theodor of Mopsuestia, Cyrill of Jerusalem, John Chrysostom等。
5)四~五世紀:天主聖三論與基督論某一方面的高峰,反對亞略派(參 223223 亞略主義)、一性論(參 4004 一性論)、奈斯多利學派(參 228228 奈斯多利派);在西方特別強調神學的人學及救恩論如:Augustine, Jerome, Ambrosius, Leo the Great, Hilary of Poitiers, Ephraem of Syria等。
6)六~七世紀:教父時代末期,特別著重收集資料,把這一大階段的資料加以整理,通傳給中古時代。重要的代表有:Gregory the Great, Isidor of Sevilla, Maximus the Confessor, Pseudo-Dionysius Areopagita, Boethius, John Damascence等。
(2) 中古時代(八~十五世紀):
1)八~九世紀:把古代及諸教父的神學通傳給中歐,思想比較實際,特別注意有關聖體聖事及預定論問題的思想有Bede the Venerable (Beda Venerabilis), Alcuin, John Scotus Erigena, Walafried Strabo等。
2)十一~十二世紀:強調隱修院中的神學、神修神學、神祕神學。如:Bernard of Clairvaux, Rupert of Deutz, Hugo and Richard of St. Victor等。
3)十二世紀:早期士林神學(參 19019 士林神學),重點在救恩論、聖體聖事、認識論;信仰尋求理解;不強調權威,而強調理性批判之研究,用問答方式表現。主要神學家是:Anselm of Canterbury,Gilbert de la Poree, Anselm of Laon, Peter Abelard, Peter Lombard等。
4)十三世紀:士林神學之高峰,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384-322)的思想成了多瑪斯系統神學的工具,強調真理。方濟傳統注重柏拉圖(Plato, 427-347)思想,強調神祕神學和愛的神學。一些領導的思想家是:Alexander of Hales, Albert the Great, Thomas Aquinas, Bonaventura, Duns Scotus等。
5)十四~十五世紀:士林神哲學之末期,信仰與知識分裂,唯名論發達,自然科學萌芽。代表人物有:William of Ockham, Gabriel Biel等。
(3) 現代(十六~廿世紀):
1)天主教:
a)十六世紀:反宗教改革的努力,保護傳統及訓導權,特別注意成義(馬丁路德M. Luther, 1483-1546)和預定論(加爾文J. Calvin, 1509-1564)的問題。代表人物有:Cajetan de Vio, G. Contarini, R. Bellarmine等。
b)十七世紀:發揮神學方法論,漸漸地把神學課程細分成許多科目。代表有:G. Vasquez, F. Suez, Gregory of Valencia, M. Cano, D. Petavius等。
c)十八~十九世紀:新士林學派保護訓導權,反對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如: F. Kleutgen, Ch. R. Billuart, C. Schrader, J.B. Franzelin, G. Perrone等。
d)十九世紀:面對唯心論(參 712712 觀念論)及理性主義(參 398398 理性主義),強調歷史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作神學思想工作的主體身上的因素。有杜賓根天主教學派(Tuebingen School)的J.A. Moehler, J. S. von Drey, J. E. von Kuhn;及J. H. Newman, M. J. Scheeben, H. Schell, A. Gardeil, P. Rousselot, M. Blondel等。
e)二十世紀上半期:日趨具體地接受歷史學的思想,接受新的釋經學方法,積極的面對人文科學的豐富思想。如「新神學」的H. de Lubac, J. Daniou, H. Bouillard及R. Guardini, G. Soehngen等。
f)二十世紀下半期: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的世紀,有許多主流,如以人為中心的神學,強調實踐的神學,大公思想強調本地化的神學,第三世界的神學家發揮解放神學,繼續發揮神學學術之理論。一些神學家是:K. Rahner, B. Lonergan, H. Urs von Balthasar, Y. Congar, J. B. Metz, E. Schillebeeckx, W. Kasper, H. Kueng, P. Huenermann, G. Greshake, O. H. Pesch, H. Fries, J. Moingt, A. Dulles, G. Gutierrez, L. Boff, J. Sobrino等。
2)基督教:
a)十六~十七世紀:把路德豐富的神學靈感系統的發揮出來,在許多小問題上不停地辯論,如M. Chemnitz, L. Huter, J. Gerhard, G. Calixt, A. Calov等。
b)十七~十八世紀:虔信派強調救恩的問題,強調哲學,強調體驗為信仰之基礎,稍微注意神祕學。代表人物有:Ph. J. Spener, A. H. Francke等。
c)十八世紀:啟蒙時代(參 474474 啟蒙運動),非常強調人的理性和理智的作用,把人的理智中的世界觀和基督的啟示放在平等之地位上,倫理道德成了基督宗教中心的題目。有下面的思想家:H. of Cherbury, M. Tindal, J. Carpov, S. J. Baumgarten, J. S. Semler, H. S. Reimarus等。
d)十九世紀:有許多好像互相矛盾的學派。(a)士萊馬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強調基督徒之自我意識及宗教體驗,作為神學之基礎。(b)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學派:在黑格爾影響下,宗教是人精神過程中的一個現象,左派甚至於否認基督的神性,且否認神的存在。如:Ph. Marheineke, K. Daub, D. F. Strauss, L. Feuerbach等。(c)新路德學派:非常強調教派的教義和教會制度,有F.J. Stahl, Th. Kliefoth, W. Loehe, A.F.Ch. Vilmer等。其中一小派別,二朗根學派特別指出聖經與個人救恩體驗的關係,是比較保守、實証的學派,有A. Harless, G. Thomasius, J.C.K. Hofmann等。(d)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學派:強調基督徒的個人性、主體性,描寫基督徒個人的奮鬥、孤立、痛苦及責任。(e)基督教自由學派:把歷史批判法帶到神學領域中,特別強調思想歷史,不太欣賞系統神學。有杜賓根學派的F. Chr. Baur, H. J. Holtzmann,以及A. Ritschl, A. of Harnack, W. Herrmann等。(f)繼續發揮聖經神學,強調神學的救恩歷史面目,有A. Schlatter等。(g)宗教歷史學派:強調耶穌之人性,基督宗教和別的人類大宗教團體的異同。代表思想家是:E. Troeltsch, J. Weiss, A. Schweitzer, H. Gunkel等。
e)二十世紀:(a)辯証神學:強烈反對宗教歷史學派,再三強調上帝的絕對獨一無二性,主張直接傳播神意的重要性,如:K. Barth, E. Thurneysen, E. Brunner, F. Gogarten 等。(b)存在神學:在解釋神學中特別強調人;中心思想是個人的存在,是解釋上帝啟示很重要的標準。今日具體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情況,也是發揮神學的重要的因素。代表人物有:R. Bultmann, P.J. Tillich, E. Kaesemann, E. Juengel, G. Ebeling, W. Pannenberg, J. Moltmann, D. Soelle等。
3)東正教:大體上說,東正教不容易分階段或學派,東正教會的主要工作是把東方教父(特別是John of Damascene)的思想一直傳下去。詳細的說,可發揮下面幾個階段:a)十一~十四世紀:強調否定神學、神祕神學,如:Symeon the new Theologian, Gregory Palamas等。b)十七世紀:想努力面對西方思想,把羅馬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思想儘量吸收,有:Kyrillos Loucaris, Petrus Mogilas, Dositheus等。c)十九世紀:強調斯拉夫民族的重要性,發揮東正教之教會論,及對如何接受傳統的方法的研討,如:A.S. Chomjakov, W. M. D. Philaret 等。d)二十世紀:新教父神學學派,在廿世紀的多元思想中,比較系統的發揮教父的神學思想。特別發揮教會論及聖體聖事論。代表思想家:W. Lossky, G.V. Florovskij, J. Meyendorff, A. Schmemann等人。
參考書目:
Andersen, C., ed. Handbuch der Dogmen-und Theologiegeschichte. 3 vols. Goettingen: Van-denhoeck and Ruprecht, 1989.
Beinert, W. "Ueberblick ueber die Epochen der Theologie-und Dogmengeschichte." Beinert. 497-502.
Lohse, B.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8.
Orbe, A. Introduccion a la teologia de los siglos. 2 vols. Roma: Editrice Pontificia Universit* Gregoriana, 1988.
Otten, B. A Manual of the History of Dogmas. 2 vols. London: B. Herder Book Company, 1918.
Pelikan, J.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Doctrine. 5 vol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1-1989.
Tillich, P. A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 London: SCM Press, 1968.
Vorgrimler, H. and R. van der Gucht, eds. Bilanz der Theologie im 20. Jahrhundert. 3 vols. Frei-burg: Herder,
1969-1970.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