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解放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607 解放神學
607 解放神學

jiěfàng shénxué

LIBERATION, THEOLOGY OF

參閱: 90090 末世論  606606 解放  710710 靈修

399399 理論與實踐  284284 社會分析  386386 神學反省


(一)概念說明:解放神學theology of liberation (liberation theology)由196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的社會運動與神學運動合流而蔚成。「社會運動」針對殖民時期的壓迫所造成的南美洲普遍貧窮、以及現代社會經濟的壓制而起: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後,許多人深受基督徒價值的影響而加入這運動。狹義的解放神學是對基督徒信仰有分寸的一種理解,並透過基督徒傳承的象徵對現實界的一種解釋。

(二)起源:

(1) 解放神學興起的主因是:1)南美洲人民的歷史、社會狀況。2)南美大多數人民生活在貧困、壓迫中是這種神學成長的最深原因。3)宗教層面對窮人的社會實況的反映是解放神學最後的理論基礎。

(2) 梵二(尤其是《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為解放神學舖了路,論及教會與世界的關係、人的社會性、罪的社會向度、個人道德應付社會問題的不足及教會獻身於社會的問題、將基督的教導本位化等等(GS 25,30,44,62)。1968年,第二屆拉丁美洲主教會議在哥倫比亞的Medellin召開,會中採取梵二的教導,關切漫延整個南美的貧窮及不正義問題。

(三)解放神學家:

在解放神學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下面幾位:1)席昆度(J.L. Segundo,1925-1996)是烏拉圭的耶穌會士,早在1960年代初期就指出教會對當地特殊文化、政治、社會情況回應的必要性,其後更著書以解放神學模式重新解釋傳統神學。2)祕魯的古鐵熱(G. Gutiérrez,1928- )在Medellin主教會議之後,出版《解放神學》深受世人矚目而成為解放神學的領導人。3)鮑夫(L. Boff,1938- )本來是巴西的方濟會士,著作豐富的解放神學家,專門研究解放神學方法。4)索布里諾(J. Sobrino, 1938- )是在薩爾瓦多工作的巴士克(Basque)耶穌會士,1970年代未期便馳名國際。

(四)從解放神學特徵看其方法:

(1) 解放神學提出學說時,通常依照梵二的《現代》憲章的程序:1)描述人的現況。2)以神學看法回應人的困境。尤重從深度結構去解釋傳統的教義,允許貧窮與受壓迫的具體情況向傳統提出問題,以道出針對南美特殊情況的本位化回應。

(2) 這種基本程序必須使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在顯而易見的經驗層次,採用社會分析去了解人們居住的社會;並處理信仰對道德的影響,以回應社會的壓迫。在較深的層次,採用社會科學的詞彙來解釋涉及人類存在的教義,諸如罪、恩寵和救恩的效果。換言之,罪及救恩不但涉及個人狀況,也與社會結構有關。因此以社會分析深入神學中。

(3) 解放神學強調對「窮人」與「實踐」的抉擇,這兩個詞彙截然不同卻密切相關。這種為「窮人」的獻身一旦成熟,且付諸實行,就成了「實踐」,意即參與解放窮人與受壓迫者的社會行動。這種共同的行動成了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方式,也成為神學思考的根基,在這意義下,實踐先於理論,實踐是神學理論的根基。

(4) 雖然解放神學與馬克思主義(參 347347 馬克思主義)的關連性模糊不清,談論時也經常受到誤導,兩者常被連在一起,但這關連性不是內在的,也不是必然的。一方面,有些解放神學家對馬克思主義所知有限,卻被視為與後者有關,僅僅因為他們描述了窮人的情況,對此情況有所回應罷了。另一方面,其他神學家研究了馬克思思想,並當作工具來分析社會,很像歐洲、北美各大學社會科學系所的研究方法。在梵二鼓勵與馬克思信徒(GS 3,21,43,92)交談之下,有些解放神學家採用馬克思主義的言語,可是因馬克思主義與基督徒信仰格格不入,所以,未曾見過他們把整個馬克思主義對實在界的遠景納入神學裡。

(五)主要課題:

(1) 解放神學把梵二對「天主恩寵的普遍性」之教導內在化了,尤其把拉內(K.Rahner, 1904-1984)對梵二教導及其應用的闡釋,加以內在化。天主的救恩若被視為對一切人都有實際效力,而人的生活卻常在正式宗教圈之外,那麼,天主的恩寵則應被視為不排外,甚至也不外顯,而是基本上在個人生活圈、世俗社會的道德抉擇中極具有效力。解放神學遵循梵二的基督徒生活的整合為一之基本概念,克服了信仰生活與世俗生活分裂的趨勢(GS 43)。這樣,人整體的生活都與天主的救恩相遇。

(2) 解放神學的中心思想很關注耶穌基督:既然基督徒信仰生活是對歷史啟示的答覆,解放神學根據新約文獻謹慎地專注歷史中的耶穌。在耶穌的實踐裡,解放神學發現所啟示的天主本性及天意在於人的存在。照新約的描繪,耶穌度一個獻身於天父聖意的生活,格外關心那些處在社會邊緣的人。所以,在解放神學背後,耶穌成了構思神學的焦點。

(3) 很關注完整的基督徒靈修:通常把「靈修」界定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這種靈修有條不紊地取決於天主在基督內所啟示的意願,以及聖神的德能;藉著愛的聖神的力量,跟隨耶穌做祂的門徒,而聖神的愛足以對抗罪惡。這種完整的解放靈修在人的團結中流露出來,其必備條件是有關整個靈修的基本問題─ 即與天主合而為一。既然每個人的存在結構都具有社會性,所以,一切人都是他人的近人。福音的道理教人透過具有社會向度的關愛近人而與天主合一。為了近人,尤其是最急需的人而有的社會行動,就成了推動人與天主合一的靈修活動。這種整體靈修有個人及超越層面,因著被納入基督徒生活的整體觀的更寬廣架構裡而得以保存。

(4) 「教會」是解放神學在教義方面最早受關注的重點。解放神學本著梵二的《現代》憲章,從教會與世界的功能來看教會。在答覆教會為何存在的基本問題時,解放神學對來自天主而為了世界的使命,由耶穌開始,向前延伸。因此,解放神學從教會的使命之角度,面對歷史中人類全面的生活情況,重新詮釋教會的各面(包含聖事),以避免「教會為主說」。傳教與靈修較少從教會成員最低法律要求的觀點看,而大多由「促使教會在世界前成為在耶穌內所啟示的天主價值之記號」的觀點看。在拉丁美洲這種教會觀受到基層教會團體(小型基督徒團體) (參 450450 基層團體)運動的滋養,這運動常由社會的較低階層開始,常以祈禱、讀經及共同的社會關懷為號召而組成。

(5) 末世論(解放神學的大課題)發現其焦點在於基督宗教中心象徵─天主的國,而常用的言語是「建立天主的國」。即使在解放神學過度樂觀的初期,這種言語也未小看罪在世界上的勢力。解放神學看重這言語的理由有二:1)解放神學消極地認為若人的行動沒有終極目標,那麼,具創作性的人類自由、甚至人類在世界上的存在本身就毫無意義了。2)它積極地強調天主在創造自由時所包含的意向,自由藉著與恩寵合作而發揮功能(天人的面目),它也指出,耶穌生前,運用祂的自由;生前的耶穌與復活的基督是一位救主的兩面(基督的面目)。這些都指向人類自由在今世和時間終結時所能創出的諸價值間的連續性。解放神學反對完全中斷的末世論,而主張部分中斷、部份連續的末世論(J.L. Segundo)。

(六)時代意義:解放神學傳遍了南美,但它不只是南美地方性的神學,也傳遍了全世界。

(1) 亞洲、東南亞、非洲都受南美影響,卻依自己情況發揮了本位化的解放神學課題。

(2) 產生了許多近似解放神學卻又很獨立的神學,諸如黑人神學、政治神學、婦女神學(參 487487 婦女神學)。

(3) 羅馬天主教會訓導當局也深受解放神學的影響。教宗言論及主教會議的教導都採用解放神學的言語。如1976年在Puebla召開的南美主教會議,確認了Medellin會議所開端的。1984年羅馬教廷之教義部的文件被誤解為譴責解放神學;實際上,它確認這運動的當兒,也警告那些理論上可能相反教義的偏差。1986年,教義部的《有關基督徒的自由與解放的指導》文件,再次肯定教會在解放神學脈絡內的社會教導。簡言之,現在解放神學已成了羅馬天主教會很普遍的神學了。

(4) 解放神學課題的廣傳理由是:1)它是梵二教導及精神的繼續開展。2)它試圖針對今日世界痛苦及社會壓迫的普遍問題,重新解釋基督宗教的教義。3)它以新的方式,藉著提供社會倫理作為神學及教義基礎,而把神學及教會的社會教導匯合在一起。4)透過神學、倫理、靈修的整合,它解答了「一個人在現代世界何以要選擇成為基督徒」的基本問題。


參考書目:

武金正,《解放神學:脈絡中的詮釋》,台北:光啟,1991。

Dupuis, J. "Liberation Theology." Latourelle. 1091-1097.

Ellacuria, I. and J. Sobrino, eds. Mysterium libera-tionis: Conceptos fundamentales de la teologia de la liberacion. 2 vols. Madrid: Editorial Trotta, 1990.

Haight, R. "Liberation Theology." Komonchak. 570-576.

武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