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信仰準備條件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321 信仰準備條件
321 信仰準備條件

xìnyǎng zhǔnbèi tiáojiàn

FAITH, PREAMBLE OF

參閱:315315 信仰  319319 信仰動機  316316 信仰分析  322322 信仰與理性


(一)概念說明:

(1) 準備條件preamble來自拉丁文,可分成prae (在前面)和ambulare (行、走),意思是在某一物前面的條件或所發生的事;所以「信仰的準備條件」(preamble of faith)就是指在信仰的行動前所具有的理智批判及生活體驗的兩個因素。在非基督信仰文化的環境中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人都是由非基督信仰的環境中一步步走向基督信仰的。

(2) 信仰的準備條件有二:

1)較廣的準備條件:是由一般的文化、社會、歷史中,培養出來的生活習慣或價值觀(如:服從良心的判斷、體驗自己的有限性、以自力無法滿足的需求、尋求無限的奧蹟、聆聽……)等等。

2)理性的準備條件,又可分成三種:a)形上的論証:如神的存在、全知性及可信性(參 144144 有關天主存在的論證)。b)歷史的知識:即救恩歷史和教會歷史的基本事實。c)生活的挑戰:無信仰和有信仰者在交往中感到的生活中的挑戰(參 319319 信仰動機)。

有時這三者相混合,促使人朝向理性而自由的信仰邁進。但是信仰的準備條件只在助人除去一些信仰旅途中的阻礙,而尚不是人內在接觸到自我啟示的天主的信仰。

(二)有關信仰準備的思想歷史可分四個階段:

(1) 中古時代:此時的神學跟聖經的思想,認為受造界如同樓梯,人可循此樓梯走向信仰,並與天主相遇(智十三~十四;申四19;申十七3;約卅一26~28;德十七8;羅一19~20;宗十四17)。愈欣賞受造界的人,就愈能得到一些知識。其實這種思想已在信仰的範疇中,並且幫助有信仰的人尋找更深的信仰。

(2) 近代:由於近代人文思想、唯名論、理性主義、啟蒙運動等的興起,因而開始批判信仰的可信性和應信性。

(3) 近幾世紀,教會面對不可知論、無神論、科學主義等思想的挑戰,以及教會內部極端對立的信仰主義(參 317317 信仰主義597597 傳統主義),因而特別於梵一大公會議(1869-1870)很努力地站在護教的立場,以理性批判的態度,盡力說明理性與信仰的關係(DS 3015-3018,3041-3042)。

(4) 今日,基督宗教開始以積極的態度與其他文化或非基督宗教交談,因此信仰的準備條件就成為宗教交談與文化交流的主要內容與橋樑。

(四)現今系統神學從三方面來發揮信仰的準備條件:

(1) 信仰準備的基本信念是人人都在走向自我啟示的天主,由此受造界很自然地「走」在人的「前面」(prae-ambulare)。

(2) 信仰的準備指出理性與信仰間辯証性的關係,即一面有理性批判的証明,另一面則服從天主的召喚。

(3) 信仰的準備指出天主也在以色列的宗教信仰之外工作,所以在基督宗教之外,也有信仰的準備條件。傳統神學將此條件當作天主的痕跡(vestigia Dei)。


參考書目:

Alfaro, J. "Preambles of Faith." SM, vol. 1.324-326.

Muschalek, G. "Praeambula fidei." LThK, vol. 8.653-657.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