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未來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87 未來
87 未來

wèilái

FUTURE

參閱: 230230 來生  90090 末世論  665665 歷史  210210 希望  351351 時間


(一)概念說明:未來future一詞,在本質上與過去和現在不能分開,所以「過去─ 現在─ 未來」包含了一切實有的存在。人面對個人的、人類的及宇宙的將來,內心有怕懼,也有希望,但卻無法完全把握得住。人就是走在這不安全的恐懼以及可資發展的希望中。在古代民族的宗教觀裡,總是把將來的境界置於人類的開始,那時是黃金時代,正如創一至二章所描述的一般。「未來」真是人類一大問題,即使是倡導神愛世人的宗教觀中,面對著未來仍不免有些惶恐。在比較圓周性的世界觀中,所謂未來,就是歸根於原有的狀況;而在直線式的歷史觀中,未來也多是指時間的結束。現今人類日漸體驗到發展的限度,因此越來越覺得它處於世代的轉捩點上。人類已經無法如同過去一般的發展,也有更多的人覺得未來必有很多方面的變化。當人發展出電子和核能時,令人有著不可想像的恐懼;人面對細胞基因的研究,已感受到對世界的未來的震撼;很多人也認為國際間以國家為中心的政治制度,實在不符合整體人類發展的現象,所以在這些需求之下,未來學深受歡迎。

(二)聖經是以信仰及希望的基礎來探討未來,且認為未來是天主許給人的空間。本文由舊約和新約二方面來探討:

(1) 舊約:舊約指出雅威(參 505505 雅威)是祂子民的希望(耶十七3),雅威曾啟示自己的名字說:「我是自有者」(我在這裡,我與你們同在) (出三14)。按現代聖經詮釋學的研究,雅威是以非形上學的定義(如:自有者)來啟示自己,然而祂答覆了以民渴求解放的心願,為此以民的希望就建立在雅威藉先知所賜予的許諾上。以民認為過去和未來間的連繫就是雅威那忠信的愛。亞巴郎與晚期的先知們都是舊約宗教信仰未來向度的記號。

(2) 新約:新約裡耶穌基督是未來的中心。對觀福音傳統上是以天國表達未來的向度(參 38038 天主的國)。自歷史中納匝肋人耶穌起,天國已展現於人間,但它要在基督再度來臨時才圓滿地到來(參 435435 基督來臨)。基督徒在這世界上「已經」體驗到在基督內的新生命,然而也期待著「尚未」發生的基督的來臨,因而以謹慎之心來準備(谷十三13)。保祿以亞巴郎作為基督徒未來的記號,同時又加上基督向度(羅四16~22;迦三6~14;希十一8~19)。因為耶穌基督是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20),我們相信領過洗禮及聖神的人也要復活(迦五5;羅十五13)。所以為保祿而言,未來是在基督身上。默示文學(參 668668 默示文學)描寫未來是圓滿救恩的情況,其中包含整個宇宙的境界(默廿一)。

綜合言之,整部聖經所描述的未來全建立在雅威及基督身上,人藉著聖神而能體會到「在沒有希望中存有希望」。為此,基督徒靠著這種信仰,去改變世界以及預備天主要帶來的未來,即幫助天主在未來中要完成的工作。

(三)教會傳統中曾有一些思想,如:萬有復興(參 586586 萬有復興)、千年說(參 26026 千年說)、烏托邦(參 363363 烏托邦)等清楚地表示出對未來所懷的希望。教會訓導當局雖曾間接地反對了一些錯誤的思想,但卻沒有對未來提出具體的論點。

(四)基督宗教的思想家面對近代無神論的人文主義、不可知論的虛無主義、經驗主義、共產主義等所強調的宇宙內的未來思想,更加發揮出超越此世的未來向度:

(1) 前東德哲學家布洛霍(E. Bloch, 1885-1977)寫了一部論希望的哲學著作(這是在無神主義氛圍中談論希望的哲學著作)。他認為人是有缺點的存有物,努力在尋找一個空間。人不喜歡一切事物都已預定妥善,反而渴望人有自由的空間可供人向前行進,以投射自己未來的夢。人就在此自我反省中,把未來提前至現在。在他的理想中,他看到他所期望的未來。人具有這種能力,也盡力面對在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

(2) 在布洛霍希望思想的背景上,莫特曼(J. Moltmann, 1926- )繼續研究基督徒的「希望神學」。他將聖經中描述的天主當做超越一切想像的奧秘,祂改變了一切,祂許諾完全新的事物,也給傾向超越境界的人類打開了無限的空間。

(五)「未來神學」要面對今日的一些問題:

(1) 從知識而言,「未來神學」要說明它如何能合理負責且有證據的講論未來的事:沒有現在,就沒有未來。換言之,應從現在所體驗的事來講未來的事,否則就毫無根據。從現在去論未來這種思路應該幫助人真正的準備自己以接受未來,也幫助人實現理想,若不如此,必使未來完全落空(拉內K. Rahner, 1904-1984)。

(2) 從社會面而言,應把基督宗教從過份的個人主義中解放出來,使之進入整個社會大團體中。也應把正統信仰(參 91091 正統信仰)和正統實踐(參 92092 正統實踐)二者予以整合。換言之,基督信仰應幫助基督徒對未來懷著末世性的肯定意念,也幫助基督徒入世,使信仰真理在具體的環境中得以實現。基督徒在此世的奮鬥中,更加肯定未來所具有的希望,如此,基督徒即可具有影響現今社會的能力。

(3) 在「已經」和「尚未」的張力中,我們可以看到末世的保留性,即是說基督徒不會迷失在所努力的歷史中,也不會將此世當作未來圓滿的境界。也因著末世的保留性,基督徒才不致失望。如果人真正接受信仰,那麼必可在其信仰中體驗到希望和力量,並以此促使他進步,也促進人類得以獲得解放。

(4) 未來學曾向基督神學提出一些質疑:如何將基督神學中的未來思想和憑靠一般哲學反省所發揮出來的未來學思想相互整合?基督神學應該面對時代,分析與分辨時代訊號,了解人的自由及軟弱、人對大自然的責任、以及個人良心的標準,以便對所處時代提出特別的貢獻。如此,則可發揮未來學中的超越(包括天主在內)的向度。這個世紀自石油危機以來,又面對環保危機、核能戰爭,也有恐怖的饑荒和人口膨脹等問題,人類早已將樂觀主義中的未來放在一邊。而在此面對未來的震撼中,神學應提出對人類整體的未來有所俾益的觀念,指導人類開始學習去度簡樸的生活。神學也應指出人類的努力所具有的意義,更該以生活的天主為基礎而保護人的尊嚴。基督徒「未來神學」主張未來的世界必定以人為中心,但人必須和其他受造物和平共存,共同組成一和諧美好的世界。


參考書目:

項退結,《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台北:現代學苑月刊社,1972。

Benz, E. Evolution and Christian Hope: Man's Concept of the Future from the Early Fathers to Teilhard de Chardin. New York: Doubleday, 1966.

Cauthen, K. Science, Secularization, and God: Toward a Theology of the Future. New York: Abingdon Press. 1969.

Finkenzeller, J. "Zukunft." Beinert. 567-569.

Moltmann, J. The Future of Creation. London: SCM Press, 1979.

Rahner K. "Marxist Utopia and the Christian Future of Man." TI, vol. 6. 59-68.

Rahner, K. Zur Theologie der Zukunft. Muenchen, 1971.

Sauter, G. Zukunft und Verheissung: Das Problem der Zukunft in der gegenwaertigen theologischen und philosophischen Diskussion. Zuerich, 1973.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