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663 樂園
663 樂園
lèyuán
PARADISE
參閱: 526526 創造 525525 創世論 338338 原始正義 90090 末世論 52052 天堂 520520 進化
(一)概念說明:
樂園paradise原是古波斯的詞彙pairi-daeza,即是以欄杆或牆圍起來之意,也指有欄杆的公園或樂園。希伯來文寫成paredes (有樹的公園);希臘文是paradeisos;拉丁文則是paradisus。
另有一個字eden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此字含有兩種意義:1)指一個沒有樹木的平原上,卻有一個園子(Akkadian,稱為edinu,蘇美文是edin,希伯來文eden)。2)喜樂、享受、喜歡(即希伯來文的eden)。這兩者相互整合下就是一個充滿和諧享受的園子。
(二)樂園觀簡史:
宗教學歷史以六種思想來描寫樂園:
1)樂園是人類的原始狀況,在這圖像中有一些重要的內容,如:一對原祖父母;或一群按創造神的旨意而生活在幸福無憂的情況中的人們,他們與整個受造界和諧共融,也沒有死亡。但是自從人因犯罪而墮落後,就破壞了原始的喜樂,也使人類落入辛勞工作、疾病、飢餓及死亡的痛苦中,這是人犯罪所造成的後果。
2)樂園是一個黃金時代(aeon),這種思想有其歷史觀,也就是將歷史劃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即是黃金時代,之後每一階段都較前一階段墮落。
3)樂園是和現時代同時存在的理想境界,惟有神明、英雄和義人才能住在這理想境界中,古時,有些民族如墨西哥人、中國人、希臘人、波斯人、印度人,會將此理想境界放入宇宙中最美好的地方。
4)耶穌時代;猶太教認為樂園也指著末世的境界,當宇宙消滅或公審判之後,原始的樂園境界將再被復興起來。
5)樂園是已亡者所生活之地,這種思想指出善人,即貴族或受後代特別敬禮之人,死後可以進入一個像似樂園的地方。如印度教或民間佛教中,認為義人在投胎轉世之前,就是存在這一樂園的境界中,大乘佛教,如淨土宗也提出善人將到達一美好的淨土境界中。中國古代也認為人死後,其魂魄所到達的天上境界即如同樂園一般。
6)有許多身在被迫害情況中的人會以千年說(參 26026 千年說)來自我安慰;他們認為只要經過暫時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美好的樂園賞報。
上述思想中,隱含了三個理由:1)有神的啟示。2)一般人把一個不容易實現的理想,如烏托邦(參 363363 烏托邦),放在一個特別的境界中,在那裡只有善沒有惡。3)當人面對義人善人受苦及死亡令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時,人期盼一個美好之境,以報答這些義人或善人,使他們享受到在生前所體驗不到的美善景況。
(三)聖經所描述的樂園有兩種:
原始樂園(創二~三;則廿八12~14):舊約中所敘述的樂園主要在表達天主美好化工的象徵,也指出在天主的計劃中,祂願意人住在理想而圓滿的境界中。出離樂園也在使人明白,一切苦痛與罪惡、死亡等都不來自天主,而是人違背天主的後果,但天主仍給予人無限的希望。但聖經並未提到原祖是否具有人性以外的特恩(preternatural gifts)。
末世樂園:舊約先知們在神視中所見到的未來那圓滿境界,往往都被稱為樂園(依五一3)。新約中,樂園即指人類歷史過程的光榮結束(路廿三43;格後十二2~4;默二7)。
可見聖經並無意指出原始人類過的是一個理想而圓滿的生活。
(四)教會訓導權:
在最初六百年間,為了反駁異端思想,如白拉奇主義(參 113113 白拉奇主義),即在兩個不包括任何定斷信理的地區性會議的文件及《索引》中,論及人類出現時的狀況。但那時的神學家們僅根據聖經文字推測而論,影響了教會千餘年的思想:有418年加答琪(Carthage)會議(DS 222);435~442年的《索引》(Indiculus)(DS 239);529年亞勞西加(Arausicanum)第二屆會議(DS 371~372)。
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在《論原罪的法令》(1546)中,都未提出新意(DS 1911)。
教宗保祿六世(1963-1978)在《天主子民的信經》(1968)中也表達同樣的主張。教會在禮儀祈禱中,如感恩經第四式,也按聖經的說法描寫了救恩史。
(五)現今神學家一方面日益瞭解聖經的訊息,另一方面也日漸開放地接受科學家所敘述的有關人類出現的情況。綜合而言,因著近代科學的刺激,教會對人類出現的狀況,已不再按聖經來敘述,而逐漸有了新的看法,如:
人類的開始極可能是一群人,靠天主的參與(參 37037 天主的參與)由一種族系(monophylety) (參 12012 人化)的動物演化而來。
「亞當」是「人類」,不必是一人;人類也不必由一人繁衍。
人類初現,身心簡單,經過漫長時期的進化方達今日的狀況。「樂園」代表天主完美的計劃,也代表天主許給人類的未來圓滿境界。
參考書目:
Haekel, J., P. Hoffmann, and K. Rahner "Paradies." LThK, vol. 8. 67-72.
Humbert, P. Études sur le récit du Paradis et de la chute dans la Genèse. Neuchâtel, 1940.
Schmidt, H. Die Erzaehlung vom Paradies und Suendenfall. Tuebingen, 1931.
谷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