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621 資本主義
621 資本主義
zīběn zhǔyì
CAPITALISM
參閱: 617617 意識型態 58058 世界 283283 社會
417417 教會社會思想 134134 共產主義 285285 社會主義
(一)概念說明:
(1) 資本主義capitalism是近代才有的名詞,它包括兩部份:capitalis (頭上的凸起部份)及-ism (主義)。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制度,在此經濟制度中投資及生產工具、資本的分配及交換,都是在個人或是在自由的公司手裡。此制度的對立為以國家為主的投資者或生產工具擁有者。它第一次出現在布郎克(L. Blanc, 1811-1882)語中:「有些人擁有資本,另一些人卻沒有;這一種制度就是資本主義」(Organisation du travail, 5th ed., Paris, 1850. 161)。
(2) 馬克思(K. Marx, 1818-1883)把資本主義抬頭的因素歸於機器時代的來臨:在它摧毀了傳統的生產和分配方法之後,新的社會階層和政治方式便跟著到來。雖然有人不同意馬克思的理論,但資本主義卻是在十八世紀末葉首先以工業的形式在英國發展成熟的;其後它漫延到歐洲、北美洲、澳洲、新西蘭和非洲,到了十九世紀更穿著殖民地的外衣支配了整個世界。
(3) 自由主義(liberalism)的泛濫與資本主義的興起有不可分的關係。這種哲學以為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單可以自由地作出他在經濟上的決定,而社會的福祉更繫於那緊隨著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的競爭。這種哲學鼓勵企業家盡可能利用一切有利可圖的機緣;其結果就是非人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以及那隨之而來的不幸。在這方面,資本主義已經一再遭人詬病了;不過,該注意,貧窮本身不是資本主義的後果;事實上,它一直困擾著整個歐洲;連資本主義的對手─ 共產主義─ 也不能逃過它的控制。
(二)簡史:有人把資本主義的演化歸納為三個階段:
(1) 首先是自由工作自由競爭的階段。這時候的特色是傳統工藝和小型企業的消失、市場的擴大以及(最重要的)政府的不干預政策,因此貿易可以真正達到自由的目的。它把群眾生產的力量釋出來,也擴大了人民的經濟視野;但是也摧毀了傳統的價值和生活方式。
(2) 隨著社會上的反對之聲,第二階段跟著展開。這個時候的特徵是自由工作的失勢,以及社會上對法規需要的覺醒(至少在訂價、薪酬、勞資關係等方面)。社會法律開始制定下來,而同業工會、卡爾特組織(cartel)等團體相繼出現;它們代表個人為團體的利益採取行動。
(3) 第三階段就是現行的階段─ 多元化的經濟性社會。自第二階段起,破碎的社會開始重組起來,團體代替個人行動;這發展過程現在指向整個國家和政府的參與和調停。愈多的責任從團體移向政府,結果是經濟和政治權力的互相滲透;也愈走離最早期的自由主義時代了。
(三)天主教的近代教宗們及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的社會思想中,雖然曾經一再譴責自由主義,卻不直接地抨擊資本主義;但最近愈來愈清楚指出資本主義在社會生活上的惡性後果,如貧富不均、剝削窮人、侵犯基本人權等等。今日人類一直在尋找一種超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中庸之道。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