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過程神學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590 過程神學
590 過程神學

guòchéng shénxué

PROCESS THEOLOGY

參閱: 385385 神學  665665 歷史  539539 發展  520520 進化


(一)概念說明:過程神學process theology一詞可從廣義和狹義二個角度來說明:

(1) 廣義地說,凡強調事件、變化及相關性為基本範疇,超過實體及存有的神學看法,都可稱為「過程神學」。這種看法雖可自稱源於古代赫拉頡利圖(Heraclitus, 約535-465)的萬物流轉及佛教的無靜止「實體」的教義。但一般而言其近代淵源則為:1)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學派的實在界動態性歷史觀。2)近代的思想如進化論(參 520520 進化)。3)美國的詹姆斯(W. James,1842-1910)和杜威(J. Dewey, 1859-1952)的經驗實用主義等。過程神學包括法國柏格森(H. Bergson, 1851-1941)、德日進 (P. Teilhard de Chardin,1881-1955)、英國的摩爾根(C.L. Morgan, 1894-1958),美國的懷德海(A.N.Whitehead, 1861-1947)、哈特商(Ch. Hartshorne, 1897- )等學者的思想。

(2) 狹義地說,「過程神學」指1930年代以降,在芝加哥神學院所發展而以馬太(S. Mathews, 1863-1941)為首,經哈特商等人修改的社會歷史進路的神學運動。本文採最通用的意義,指以懷德海和哈特商的神哲學洞見為基礎,並採用其神學的看法。

(二)內容描述:

(1) 懷德海與哈特商路線有所不同,懷氏採取經驗的方法學,以經驗分析達致形上學看法。哈氏則採先驗推理法,認為形上真理是適用於任何事物的狀態之先驗真理;結果,他發現另一種探討神存在的存有論證。再者,哈氏因強調神的時間性(temporality);其神的概念較近乎聖經中歷史的天主。懷氏則把神視為單獨實現的實體(actual entity)而非活生生的位格。再者,哈氏的偶(兩)極(dipolar, bipolar)概念把神區分為神的必然存在和偶有實現,懷氏則區分為天主的原始性和結果性(primordial and consequent natures)。

(2) 但此二相異的路線對實在界(參 637637 實在界)卻有共同的看法。基本上都主張真實之物本質上是在過程中。實在界不是靜止的實體,而是在一系列事件中的「剎那事件」;所以,實在界即是時間性的,它對過去有所回應,且指向未來的機會。真實者基本上也是社會性的,沒有絕對獨立的個人。每個「實在機會」(actual occasion)不但承繼前一機會的特徵,也與其他實在機會有關連,故宇宙不僅被普遍適用規則束縛在一起,宇宙本身構成社會過程,在過程中的任何實在性的狀態,原則上都影響著一切未來的實在性。為了尋求一個解釋實在界的模型,學者們採用某些泛心論(panpsychism)的形式,而以不易探測的感覺、經驗、滿意等術語來描寫具體化的過程;連採用此模型的人也指出這種心理運作不需要意識的過程;更確切地說,意識在性質上是高度的心理活動。

(3) 在懷德海的宇宙觀裡,神被視為確保實現化過程的持續與秩序者,透過這些過程,祂成為新奇事物的基礎。神不是個「帝國的統治者」,也不是「道德能量的化身」,而是「以愛慢慢地靜靜地」工作著的一位。祂受世界的影響,也影響著世上發生的一切事物。祂是個「善體人意的偉大伴侶─ 共患難者」;祂是在創造及邁向新奇事物中與世界互動的「永恆願望的衝力」。哈特商的上帝觀,則試圖解決有神論中「上帝」觀念不易解答的難題:神一方面是終極的、神聖的、絕對的、必然的、不變的奧蹟,另一方面祂又是仁愛的,在受造物的經驗中有相對的、偶有的及變化的經驗。哈氏認為,這相似「矛盾」的說法是因分析不夠所致;從神偶極性(dipolar nature)的兩種不同角度來看,此矛盾是必要的。例如,除神外全是相對、偶有及可變的存在模式;神的存在是獨一無二地絕對、必然及變化的,不可能有不依賴祂的狀態。同時神實在性的特性一面由祂自己的「選擇」,一面由受造物的實在「狀態」所決定;如此根據那些選擇與狀態而言,神是相對、偶有、變化的。

以上的分析使哈氏有時把神概念描寫為「偶極性」。此外,他也主張萬有在神論(參 585585 萬有在神論)的神概念,認為有神論(參 143143 有神論)如此分離神與造物很難使兩者相連,而泛神論(參 255255 泛神論)將這兩者視為同一又難以將它們區分。最令人滿意的看法是把萬物視為在神內;世界上發生的一切都直接被神經驗到,神影響世界,世界也影響著神。

(4) 過程神學採用偶極性「萬有在神論」的神概念,影響了對神屬性的看法。例如,神被視為不是在時間之外,而是「明顯時間性的」;神的「知識」同樣被視為全知的,但不知那不可知的,如邏輯上不可能的,事實上不真的,尚未決定的未來等等;神的「力量」是種不間斷的影響力,尊重造物的完整性,誘導勝過強迫;神的「完美」是一種「雙重超越」的狀態:一方面神本身的狀態超越萬物,另一方面神在萬物中較後的狀態可超越其本身先前的狀態。

過程思想,雖特別地應用在與神有關的教義方面,它的領悟及概念結構卻可以應用到人、本性、降生、救恩論、教會、末世論、惡、生態學、基督徒的政治責任等課題上,成果也很豐碩。


參考書目:

谷寒松,《神學中的人學》,三版,台北:光啟出版社,1996,261-336。

Baltazar, E. R. "The Philosophy of Process." Teil-hard and the Supernatural. Baltimore: Helicon Press, 1966. 77-209.

Pailin, D. A. "Process Theology." A New Dictiona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Ed. A. Richardson and J. Bowden. London: SCM Press, 1983. 467-470.

武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