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308 俗化主義
308 俗化主義
súhuà zhǔyì
SECULARISM
參閱: 307307 俗化 309309 俗化思想
322322 信仰與理性 398398 理性主義 165165 自由主義神學
(一)概念說明:
(1) 俗化主義secularism和俗化及俗化思想都有關係。道德、教育、思想、學問、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家庭生活等之中的任何一個領域,排斥它本身與宗教信仰的關係,使自己完全獨立自主,並將其領域絕對化的一種意識型態,稱為俗化主義。但今日以「俗化主義」自稱的人通常是各種反宗教運動中的極端份子。俗化主義與俗化思想不同,後者是在社會俗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成熟態度,這種中庸的態度基本上承認天主的創造;既尊重各領域的相對獨立性,又保持了與各領域的關係,且與宗教相關連。
(2) 1851年,霍利歐克(G.J. Holyoake, 1904-1983)首創俗化主義一詞,當時他以此詞稱自己的哲學、倫理學體系,而排斥對天主、聖經或來世生命的信仰。
(二)簡史:
(1) 西方社會在俗化的歷史過程中,因文藝復興運動引起的諸如馬基亞維利(N. Machiavelli, 1469-1527)的政治理論,他如人文主義、西方宗教分裂、笛卡兒(R. Descartes, 1596-1650)的理性主義、洛克(J. Locke, 1632-1704)的經驗主義、亞當史密斯(A. Smith, 1723-1790)的自由競爭理論、達爾文(Ch. Darwin, 1809-1882)的進化論等因素,從十九世紀中葉,如布拉德勞(Ch. Bradlaugh 1833-1891)起,便大肆倡導俗化主義,並成立世俗組織以推廣下列思想:完全與啟示超性導向分離的自然倫理原則、意見的絕對自由、自然地改善現世生活、教會與政府絕對分離。
(2) 二十世紀的邏輯實証主義(參 639639 實証主義)、實用主義(參 636636 實用主義)和杜威(J. Dewey, 1859-1952)的工具主義就是一種注重俗化的人文主義,強調發展世俗社會。此時,美國俗化人文主義通常以反神論姿態出現。此外,在殖民主義下的傳教方式使亞非兩洲新興的民主國家強調國家主義和社會政治的改革;在教育上注重物質與現世的目標,以致俗化主義盛行,而對基督宗教的傳教工作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後來,天主教在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中表明了對俗化運動的立場:承認現世事物(包含科學)有其獨立自主的範圍(GS 36),劃清和協調政府在處理世俗事物上的獨立自主性與宗教自由的範圍(LG 36)。
(三)結論:俗化主義既是人文主義的一種,認為本性是充分自主的,強調現世價值而排除人與神的關係,故反對人生有何目的。因其「知識」概念太狹窄,不但否認對本質的認識,也排除對天主與精神界的一切知識,以致無法解釋人類倫理道德的事實。又因否認普遍道德律,而以進化過程分開處理人類發現的道德事實與解釋。這種基於進化假設而把歷史研究普遍化的作法,其可靠性真令人懷疑。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