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辭典:636 實用主義
636 實用主義
shíyòng zhǔyì
PRAGMATISM
參閱: 140140 西方哲學 399399 理論與實踐 627627 經驗主義 243243 牧靈神學
(一)概念說明:實用主義pragmatism一詞最廣義最通用的含義是把觀念、政策和建議的有用性、可行性和實用性當標準的看法,簡言之,它主張以「實際效果」為真理的標準。實用主義一詞來自希臘文pragma,原義為行動。
(二)簡史:
(1) 十九世紀末,這種哲學思潮出現在美國,創始於皮爾士(C.S.Peirce, 1839-1914),他最先用此名詞;經詹姆斯(W. James, 1842-1910)的大肆宣揚,此說因而馳名世界;又因杜威(J. Dewey, 1859-1952)長期倡導,使它對世界產生了影響,杜威曾在北大教書,加上胡適的大力倡導,對我國相當有影響。此學說以邏輯分析方法(如解釋概念和片語的含義)起家,後來強調所謂「真理性質」的學說:
1)皮爾士認為哲學首要工作是以實用主義觀點來分析概念,沒有實際效果(對行動、期望和可能的反應無所裨益者)的概念就沒有意義;他更用其意義的實用標準來批評傳統形上學是「無意義的咬文嚼字和永不休止的爭論」。
2)詹姆士較強調個人的真理標準:某事物若在生活上有用處,實際上並導致令人滿意的效果便為真。一個人若相信天主對生活有用處,他就有權宣稱這信仰是真的。
3)杜威認為知識和科學旨在為人類服務,故他把觀念、假設和理論等視為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工具,他的學說因此稱為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
(2) 其後邁德(G.H. Mead, 1863-1931)把實用主義應用到社會科學上。除美國外,尚有英國的西勒(F.C.S. Schiller, 1864-1937)和維也納的耶路撒冷(W. Jerusalem, 1854-1923)贊成此說。如今實用主義似已過去,但對現代知識界仍具影響力。
(三)實用主義將知識(真理的過程)與真理本身混淆不清,又過分強調以經驗建立真理而忽略了非分析的先驗知識,以致缺乏形上原則以超越感覺的認知;結果沒有絕對的道德規範來判斷是非善惡。此種倫理的相對主義(relativism) (參 299299 相對主義)蔓延到社會和國家是無可諱言的。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