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6傳統 神學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神學辭典:596 傳統
596 傳統

chuántǒng

TRADITION

參閱: 412412 教會  315315 啟示 

571571 聖經  579579 聖經與傳統  418418 教會訓導權


(一)概念說明:

(1) 傳統tradition一詞來自拉丁名詞traditio ,相當於希臘字paradosis,都是「傳遞」的意思。傳統是人類歷史過程中的基本因素,是自我了解也是自我實現的媒介;傳統扮演著「公共記憶」的角色,沒有它,「大眾」找不到自己現在的身份,也找不到未來的基本方向。

(2)傳統的基本意義指教會中信仰、教理、禮儀,與聖經之類實物的傳遞。傳統有很豐富的歷史及神學內涵。本文提出九方面,加以討論:1)傳統的對象:傳統一詞指所傳的客體或內容。2)過程:指出通傳的方法,被動的還是主動的。3)來源:能是宗徒的或後宗徒的,源自宗徒時代或其後的。4)形式:是書寫或非書寫的,這可有兩種意義,「書寫的」可能指任何作品或僅指聖經。5)在教會的作用:傳統能充當過去的記憶,也能作未來的預想;那麼它就是教理的保存或建構。6)與社會的關係:傳統是公共的或私人的。7)空間:傳統或是普世性的、或是區域性的、或是地方性的。8)應遵守的特性:傳統是規範性的或非規範性的。9)時間:傳統是聖經的或後聖經的,指聖經是最初福音傳播的具體化、或指聖經正典欽定後基督教理的傳遞。

(二)聖經知道傳統這事實:

(1) 舊約在其歷史過程中,生活在對雅威偉大行動的紀念中;這個記憶,徹底分析,不是別的,就是一代一代忠實、謹慎地傳遞以色列的救恩經驗與活生生的故事。除非注意到傳統的重要性,不能夠了解新約的形成。

(2) 新約說到信仰的「保管」(參弟前六20;弟後一12,14);說到耶穌基督救恩事件的「紀念」(路廿二19;格前十一24~25)。「保管」與「記念」必須傳遞、傳授(格前十一23~24)、聆聽,並在信仰中接受(格前十五1~3);牧函中說,傳統也會被誤解、被出賣。

(三)基督徒思想史上有幾個論點及傳統的不同焦點:

(1) 早期基督徒期待基督迅速在光榮中來臨;第二世紀,他們放棄此想法。結果有下面問題產生:那種源流是耶穌可靠的教導?教會要保存一致的共識。基督信仰本來的特色是它的先知性;但是它的歷史性漸漸變成它的主要特色。神學家從依雷內(Irenaeus, 約140-202)到樂林人文森(Vincent of Lérins, 約+450)堅持傳統的「三記號」:古老、普遍與同意(按西塞洛M.T. Cicero, 106-43,在論真理的著作中對真理的描述)。初期教會用這個原則,得以認出新約正典,去對抗諾斯底派(參 673673 諾斯底主義)秘密傳統的聲明。新約正典包括福音、書信、及其他通常在教會禮儀中取用的作品,他們視為獲自宗徒時代,由宗徒宣講傳下來的。初期教會也用那個原則對抗馬西翁(Marcion, 約85-160)。而接受《七十賢士希臘譯本》(參 10010 七十賢士譯本)中的舊約,作為在猶太宗教中對基督宗教的到來的準備。

(2) 早期傳統,常稱之為「信仰準則」,撮要納入信經,或洗禮用的「象徵」中。傳統為唯一基礎(耶穌基督)服務。大公會議所依靠的是活的傳統:如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553) (參 215215 君士坦丁堡第二屆大公會議)法典14 (DS 438);尼西亞第二屆大公會議(787) (參 128128 尼西亞第二屆大公會議)說:「誰若擯棄所有教會的傳統,不管是書面的,或不是書面的(口頭的),則應予以絕罰」(法典4,DS 609)。君士坦丁堡第四屆大公會議(869-870) (參 217217 君士坦丁堡第四屆大公會議)宣言:「凡聖而公教會─ 即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由極負盛名的聖宗徒們以及各大公會議與地方會議,連同任何一位聖教父與教會訓導層所傳授的一切道理,我們都予以信認,遵守與保存」(法典1,DS 652)。

(3) 中古時代沒有為傳統神學帶來新的基本內容,但在四個領域裡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東西傳統的隔離演變為東西分裂(1054年)。2)「及由子」加入拉丁《信經》內:第一次是在西班牙(多雷鐸Toledo第三屆地方會議,589),其次在查理曼帝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地方會議,794),最後1014年是整個拉丁教會接受(本篤八世Benedict VIII, 1012-1024)。3)在西方,為了傳統準則的強制實施,教會法獲得重要地位,也因此監督執法的人,即主教,權力加大,有教會法律師共商,即「教會訓導權」或標準訓導職概念的由來。4)西方「教會訓導權」更集中於羅馬主教,以致聖多瑪斯(Thomas Aquinas ,約1225-1274)說,教宗能獨自「定斷新信條」。

(4) 宗教改革(參 273273 宗教改革)運動對傳統一概念提出質疑,主張許多中古時代的歷史傳統並非來自宗徒,神學上唯一的標準應該是聖經傳統(參 467467 唯靠聖經)。特利騰大公會議(1545-1563)在第四會期(1546)贊同下列為標準傳統:尼西亞與君士坦丁堡兩屆大公會議的信經(含「及由子」)、拉丁文通行本聖經(Vulgate)也包括對聖經的詮釋;這詮釋是:「慈母教會自古迄今所堅持的意思」,是追隨「教父們一致同意的意見」(DS 1507,也參閱DS 1501)。反宗教改革運動一般(雖不是普遍)以特利騰大公會議意指:聖經與傳統是基督教理的兩個互補的源流,各含天主啟示的一部份。這使天主教有關傳統的觀念與基督教以聖經為信仰唯一來源(唯靠聖經)的觀念,尖銳地對立。

(5) 在理性主義(參 398398 理性主義)與啟蒙運動(參 474474 啟蒙運動)、不可知論與信心論、物質主義與科學主義的思想潮流中、天主教內發生兩種互相對立的主張,就是嚴格主義(如楊森主義) (參 546546 楊森主義)與現代主義(參 396396 現代主義)。教會大體上說通過其訓導權威(教會訓導權),去設法忠於基督教理的精義。梵一大公會議(1869-1870) 有關傳統,重申特利騰大公會議的聲明(DS 1501),但主要集中在啟示及聖經靈感及聖經的詮釋上(DS 3006)。

(6) 梵二大公會議(1962-1965)在《啟示》憲章(1965)第二章,概括說明了傳統的主要神學思想,標題是〈論天主啟示的傳授〉(7~10號)。梵二最重要的是想恢復閱讀聖經,使聖經成為天主教靈修及神學的靈魂。梵二雖未解決所有關於傳統的神學問題,但有效地促進傳統與聖經的「非二元」觀。《啟示》憲章把傳統描述成過程,也是內容。這是頭一次在一個大公會議裡,教會把傳統與教理的發展連在一起。教理的發展就是日益深刻地領悟天主的真理。梵二肯定「在聖經與傳統裡天主聖言的可靠詮釋,只託給了教會訓導權」;但梵二也使教會訓導權隸屬於它所服務的天主聖言(聖經)。

(四)系統神學今試圖在解釋傳統意義時要在太樂觀的模式(組織上的繼續成長、直線的進展)與太悲觀的模式(衰微與疏離)間作個辯證的總結。主要面對三個問題:

(1) 「信徒同意」(consensus of the faithful)如何接受傳統的教理,需要進一步研究。

(2) 基督宗教在非洲、亞洲與大洋洲的本地化與場合化,已使傳統在其歐美背景上的完整性發生了問題:非洲、亞洲與大洋洲的文化與人民皆無猶太基督徒背景,對基督徒傳統能有積極的貢獻嗎﹖

(3) 非基督宗教及其傳統的價值,已為今日基督徒神學家所重新評價。非基督宗教傳統是真實的得救之道﹖是否基督徒能發展一種有關非基督徒信仰及其傳統之神學看法呢﹖舊約仍是準備耶穌基督來臨的唯一途徑﹖或者能有許多「舊約」,廣義的說,各種非基督宗教在其天賦文化中扮演救援的預備道路﹖它們如何與耶穌基督身上及基督宗教傳統中的啟示相連結﹖今日的神學研究必須面對這些迫切的宗教信仰問題。


參考書目:

Beegle, D. Scripture, Tradition and Infallibility.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3.

Biemer, G. Newman on Tradition.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66.

Congar, Y. Tradition and Traditions. London: Burns and Oates, 1966.

Geiselmann, J. The Meaning of Tradition. Quaestiones Disputatae, vol. 15.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66.

Kern, W., H. J. Pottmeyer, and M. Seckler. eds. Handbuch der Fundamentaltheologie, vol. 4. Freiburg: Herder, 1988. 100-152.

Knight, D. Tradition and Theology in the Old Testament.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77.

Mackey, J. P.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the Church. Dayton: Pflaum, 1968.

Pottmeyer, H. J. "Tradition." Latourelle. 1119-1126.

Rahner, K. and J. Ratzinger. Revelation and Tra-dition. Quaestiones Disputatae, vol. 17. New York: Herder and Herder, 1966.

Tavard. G. H. "Tradition." Komonchak. 1037-1041.

Walgrave, J. Unfolding Revelation. Philadelphia: Westminster, 1972.

Weger, K. H. "Tradition." SM, vol. 3. 269-274.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