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約櫃 [贖罪蓋]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約櫃 [贖罪蓋](Ark of the Covenant, Arca Foederis [Propitiatory, Propitiatorium])

約櫃在《聖經》上的名字很多,如約櫃,上主的約櫃,天主的約櫃,以民天主的約櫃,結約之櫃,上主的結約之櫃,天主的結約之櫃,神聖的約櫃等等。它的構造見 出 25:10-22,是用皂莢木製造的櫃子,長二肘半,寬高各一肘半,亦即長一百一十二點五公分,寬、高各六十七點五公分,裡外包以純金,周圍鑲以金花邊,四面有金環,以便插入兩隻皂筴木槓,用為抬行。上面的蓋,名為「贖罪蓋」,是以純金作的,在一年一度的贖罪大節日,大司祭可進入至聖所,以祭過之血灑於此蓋上( 肋 16:14-15)。兩個革魯賓在蓋上邊面對面,以翅膀遮蔽著贖罪蓋,以示保護( 出 25:10-22)。申 10:1-5,告訴我們十誡的石板便是保存在這個約櫃中。

約櫃在《聖經》上的遭遇,可說始自以民過約但河(蘇 3),佔領耶里哥城( 蘇 6:6-14),安置在史羅( 撒上 3:3; 4:4),出征培肋舍特人(撒上 4:3-10),落入敵手( 撒上 4:11-12),被人當戰利品,放入自己的神廟中( 撒上 5:1-3),但因此禍患叢生(撒上 5:4-12),被移至貝特舍默士,但仍災禍未了( 撒上 6:13-21),被置於阿彼納達布家裡( 撒上 6:21-7:1);達味佔領耶京後,見各支派四分五裂,無團結力,乃將約櫃迎入聖京,作為團結統一的象徵( 列上 3:15)。自此約櫃再度隨以軍出征阿孟人( 撒下 11:11),當撒羅滿蓋完聖殿之後,終將約櫃安放於至聖所中( 列上 6:19; 8:1-9)。耶 3:16 預言以民在默西亞時代,將不再為約櫃之喪失而痛哭。按晚年的記載,加下 2:4-8,約櫃被耶肋米亞放入山洞中,洞口被堵塞,因而失其蹤跡。但以民復興後,它會再出現 默 11:19說約櫃被放在天上的聖殿中。

考古學家大致都說,因為《聖經》上給我們遺留下來的資料不太詳細,故很難準確地擬繪它的模型;再加上其中有些是連帶與神學問題有關的材料,具有象徵性,故更難描繪。至於它的來源,雖有些學者將之與中東遊牧民族所攜帶的木製小祭壇或木箱(至今仍有此俗)相比,或與古埃及為慶祝太陽神辣遊河禮儀中的木船,或大木箱相比,但兩者之間的分別卻很大,不可相提並論;尤其是神學方面的分別,更不可以道里計。

今試解約櫃的神學問題如下:無疑地約櫃的象徵性很大,它代表著天主的親臨,故此它被稱為「坐於革魯賓上的萬軍的上主」( 撒上 4:4; 撒下 6:2;  詠 80:2)。客納罕人的神像普通是站在獸背上的,以民既被禁作態像,故祇能以天主的寶座來顯示天主的親在及他的超越性。坐在寶座上的亞述神像,每逢節日遊行示眾,好不威風;然約櫃所在之地也是使以民起敬起畏的處所,是天主顯示傳達自己旨意的地方。它隨軍出征,顯示天主在以民的神權政體上是以民惟一的領袖及君王,它也是天主同以民締結盟約的鐵證。是他揀選了以民,是他給以民訂立了法律,而這法律的結晶(十誡),就被存在約櫃中。最初天主揀選了梅瑟作為以民的領袖,祇有梅瑟是天主的傳話人( 出 20:19);但是梅瑟也是受死亡法律所支配的人,所以天主在以民中的親在,應當漸漸與梅瑟的本身分開。天主向以民旨意的傳達,亦應漸次不再經過梅瑟而另謀他途:雲彩——在《聖經》上雲彩的出現,是天主親在的象徵( 出 13:21, 22; 40:34-36;  戶 8:15; 10:11, 12; 12:5; 14:14),榮耀——榮耀與雲彩是很近似的一種象徵,亦表示天主的親在( 肋 9:4-6),會幕,是以民集會的地方,與雲彩及天主的榮耀有很相同的特徵。但是雲彩或雲柱在以民甫進聖地之後,即已消失(瑪納亦然),取而代之的是天主的約櫃。天主繼續在約櫃上顯現。它後來被隆重地保存於耶京聖殿中,而這聖殿又是曠野時代會幕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