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貝特舍默士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貝特舍默士(Beth-shemesh, Bethsames)

城名,意思是「太陽之家」,很可能與依爾舍默士( 蘇 19:41「太陽之城」)及哈爾赫勒斯(民1:35「太陽之山」)同為一城。
  1. 位於芍勒克平原(見民16:4),即現今之魯美拉廢墟(Tell Rumeilah),在耶京西南二十四英里,是阿市刻隆及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重鎮。因其地位重要,故遠在公元前二一○○年已有人居住,一八○○年希克索斯人(Hyksos)入侵,將此城摧毀,幾再無文化可言。至一五○○年前後,埃及打敗並驅逐希克索斯人,才重建此城,並築城牆禦敵,於是人口漸多,文化昌盛。一二○○年左右,再毀於以民或培肋舍特人之手。以民進入聖地後,將之劃歸猶大支派( 蘇 15:10; 21:6),並成為司祭城( 蘇 21:16)。但至達味時代,以民仍未能將之完全克服佔領(民1:33-35)。撒羅滿立其為十二太守區之一( 列上 4:9),培肋舍特人將搶劫之約櫃歸還此地( 撒上 6:9, 12, 15),猶大王阿瑪責雅亦在此地,被以色列王耶曷阿士擊敗( 列下 14:11; 編下 25:21)。阿哈次為猶大王時,此城被培肋舍特人攻克( 編下 28:18)。此古城在公元一九一一及一九一二年間,曾被巴力斯坦考古學院(Palestine Exploration Fund)所挖掘考察,後在一九二八~一九三一年及一九三三年間,又有哈偉福特學院(Haverford College)的再事考察。
  2. 在納斐塔里支派的一座客納罕城( 蘇 19:38; 民1:33),在此地曾有太陽神的敬禮。
  3. 屬依撒加爾支派的一座城( 蘇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