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希則克雅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希則克雅(Hezekiah, Ezechias)

是猶大的國王(七一六~六八七),一位富於智謀及熱心的國王( 編下 29),是阿哈次的兒子,二十五歲時登極,在位二十九年( 列下 18:2)。他為王之初,正是南國猶大的多事之秋,國家軍事衰弱,外有強敵--埃及、亞述--希則克雅惟有盡力在兩者之間保持中立。幸他是一位有智謀的君王,故在他登極後的最初十年中,竟能相安無事,保存領土。在這期間他注意宗教的改革( 編下 29)。致力剷除「高丘」及一切邪神的敬禮( 列下 18:4),舉行踰越節( 編下 30),並將這種宗教改革運動推行至北方的厄弗辣因及默納協文派( 編下 31:1)。在其他支派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蓋此時北部已在亞述的勢力範圍之內,並且貝特耳是邦國神明敬禮的中心地( 編下 30:10, 11; 列下 17:17-28)。國王之所以如此用心致力於宗教的改革,及百姓之所以擁護國王這種運動的主要原因,是在這以前不久(公元前七二二年)曾有敬禮邪神的北國的滅亡,受了天主的懲罰。這為南國是前車之鑑,故不得不重新全心依靠上主,以求自保,忠於上主,以求免災。

希則克雅對外除了保守中立外,對內則鞏固耶京的防禦工事(見 依 22:10; 德 48:19),整頓經濟,充實國庫( 列下 20:13),並鑿隧道引城外基紅(Gehon)之水入城(見史羅亞(Siloe),以防戰時之缺水( 列下 20:20; 編下 32:30)。

公元前七一二年阿市多得(Ashdod)起而倡導聯盟,抗拒亞述,希則克雅竟參加了此聯盟,但幸而能及時退出,未遭亡國之禍,蓋撒爾貢的年鑑上曾提到七一一年的大勝利,打敗阿市多得及其盟國時,並未提及猶大。但於七○二年卻正式同埃及結為盟國對抗亞述,結果埃及被亞述王散乃黑黎布大敗,國王於是回兵進侵猶大,佔據了不少的城市,並將耶京加以包圍(見 列下 18:13; 編下  28: 12)。希則克雅見大勢已去,祇有投降納貢,以保耶京( 列下 18:14)。貢稅定為三百「塔冷通」銀子,三十「塔冷通」金子( 列下 18:14)。但埃及的文件則謂八百「塔冷通」銀子,這在當時是一驚人的數目,希則克雅王祇有開啟聖殿的寶庫,作為賠款之用( 列下 18:16)。這些事蹟除了在《聖經》上有所記載外,在亞述帝國的年鑑上亦有跡可尋。總之,希則克雅堪稱為有毅力,有智謀,有熱誠的國王,他不但在國內大得人心,即在國外亦受他人的重視,比如當他患病痊愈之後,巴比倫王默洛達客巴拉丹就曾派人前來祝賀( 列下 20:12-15; 依 38:5-10 等;39:1-4)。他死後繼他為王者,是他的兒子默納舍( 列下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