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安提約基雅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安提約基雅(Antioch, Antiochia)
按歷史記載,有十六座城名叫安提約基雅,但在本文內只略述《聖經》中所提到的兩座,即: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和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
(一)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 宗 13:14; 14:19, 26; 弟後 3:11):
這座城是色婁苛一世(公元前三一二~二八○),號為尼加托爾的,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建成的,為紀念他的父親安提約古。公元前一八九年該城宣佈為「自由城」;公元前二十四年,成為迦拉達羅馬省的京都,公元前十一年被宣稱為羅馬殖民地。該城是呂考尼雅、丕息狄雅和夫黎基雅地區一個重要商業中心。此地居民多恭敬門神。門神可能與月亮有關。由 宗 13:14 和《迦》書,得知住在安提約基雅的猶太人為數不少,並且擁有相當大的勢力。保祿和巴爾納伯在第一次傳教行程,(約由四十五至四十八年),曾到過此處,並在猶太人的會堂內開始宣講「得救的《福音》」;後來被猶太人驅逐,就往附近的城邑:依科尼雍、德爾貝、呂斯特辣等去傳《福音》,最後回到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報告天主在異民中所行的大事,見 宗 13, 14。
(二)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
此城也是色婁苛一世,號為尼加托爾的,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建成的。此城為色婁苛王朝的京都,直到羅馬佔據該城為止。見: 加上 3:37; 4:35; 6:63; 10:68; 11:13, 44, 56; 加下 5:27; 8:35; 13:23, 26; 14:27。後為羅馬省敘利亞的京都,及羅馬總督的居所。安提約基雅的環境非常美麗,位於敖龍平原,介於阿瑪奴山和加息約山之間,樹木、花草、水泉十分豐富。自從龐培於公元前六四年佔領安京後,逐漸擴大。在《新約》時代,此地的居民竟達五十萬,次於羅馬和亞歷山大里亞城,為帝國的第三座都市。在安城除了猶太教之外,羅馬、希臘、齊貝肋斯、阿塔加提斯等神的敬禮亦很旺盛,可是此城特別敬禮阿頗羅神,他的廟宇即位於附近的達夫乃,是一個淫蕩放肆的區所。達夫乃廟因享有避難所的權利,大祭司敖尼雅曾避難於此。見 加下 4:33。
(三) 安城也是東西交通和商業中心:
自後漢起,中國和「大秦」即羅馬帝國貿易的要地,就是安提約基雅。【見:方豪著:東西交通史第一冊一八○~二○五頁。】在《新約》的歷史中,此城重要性更形顯著,因為此城與耶路撒冷和羅馬同為原始教會的中心地。事實上,此地的教會是第一個異民的教會,並成了教會向外傳教的出發點。按《新約》所記載:七位執事之一尼苛勞,即是安提約基雅人(宗 6:5)。在斯德望殉道之後,四散的基督徒有些即刻到了此城,首先向猶太人宣傳《福音》,而後因聽到伯多祿曾歸化了百夫長科爾乃略,遂開始向外教人宣傳《福音》,歸主的人數日漸增多,宗徒遂由耶京派遣巴爾納伯來此。巴氏又請「外邦宗徒」保祿相助,在此地傳教達一年之久,並且在此城首先稱門徒為「基督徒」( 宗 11:19-26)。安城的教會知道自己屬於耶京的母教會,所以在饑荒之時,給猶太兄弟送去了救濟品( 宗 11:22-30),以表示他們的孝心。此後,巴爾納伯和保祿,向外傳教時,以此處為大本營。關於這段歷史,見 宗 13-20,參閱 迦 2。
見1108保祿、0239巴爾納伯、1721敖尼雅、2130路加、0672弟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