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左罕 [塔尼斯] 聖經辭典 使徒網站 |網路使徒
*可反白選取後按:聖,典,谷,參
聖經辭典
左罕 [塔尼斯](Zoan, Tanis)
城名,《聖經》上關於左罕最早的記載是在《戶》13:23,該處謂赫貝龍比左罕早建七年。這由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一個寶貴的歷史消息,但這個消息卻為我們無甚裨益,因為我們不知道赫貝龍是何時建立。由《聖經》以外的歷史文件上,我們知道左罕是尼羅三角洲最古老,也是最著名的一座城市。它遠在埃及的第六朝代業已存在,它的黃金時代卻應是在第十五、六朝代,這時入侵的希克索斯人將之建為自己的京都,名之謂阿伐黎斯(Avaris),但這種說法並不為一總的學者所接納。有人以為《聖經》上所說的左罕遲建七年的事(戶 13:23),應是指在公元前一七五○年前後被希克索斯重建及立為京都的事。
左罕雖然是埃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但是它以左罕之名出現的事,卻是相當遲晚的,是埃及第二十一朝代以此名稱之為自己的京城,並將之重修擴展,並建一周圍一千五百公尺的牆壁,這座城牆共用去約兩千萬塊磚。每塊磚上都刻有法郎仆穌森乃(Psusennes)的名號。另一位名息阿孟的法郎更將這座古城盡力美化,使之更形壯觀。大約直至第二十六朝代,它繼續成為埃及的京城,雖然中間可能有短期的中斷。這一點由《聖經》上我們亦可得到證實(見依 19:11, 13; 則 30:14)。在這之後,已是時過境遷,再很少受史家們的注意,若瑟夫稱之謂「窮僻之地」。
考古學者首先於一八六○年發現此地,而從事簡單的挖掘考察。更徹底的挖掘是始自一九二九年,其後連續數年。出土的古建築有廟宇、古牆、皇家墳場、石柱及石碑等。使我們對這座埃及的古城才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它的廢墟位於現今名散哈加爾(San el Hagar)小村的附近,約七百公尺之遙,距北邊的門匝助(Menzaleh)村及門匝肋湖約二十公里,在尼羅三角洲的東部。